08/04/2025
台美「磐石」被徹底粉碎
台美關係「堅若磐石」,是民進黨近9年來不斷吹噓的大內宣,卻被特朗普宣布對台徵收32%關稅徹底粉碎了。
自蔡英文執政以來,民進黨奉行倚美抗中路線,一切政策唯美國老大哥馬首是瞻,目的就是為了取得美國撐腰,逐步實現「台獨」目標。從印太包圍大陸、高科技管制、降低對大陸市場依賴,以至引導台商撤離,完全以執行美國政策為出發點。
特朗普對台徵收32%對等關稅,殺得民進黨當局措手不及。(The White House@X圖片)
賴清德上台後,更預見特朗普將對全球推出新一輪關稅政策,提前向美方送出三大禮物示好,包括台積電赴美投資1650億美元,和將防務預算提高到本地生產總值(GDP)3%,以貼近美方提出至少5%甚至10%的要求;同時為降低對美順差,更簽署價值440億美元的「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買賣暨投資意向書」,未來將採購阿拉斯加的液化天然氣。
民進黨當局本以為,交了那麼多保護費就可以高枕無憂,因此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在特朗普的「解放日」(Liberation Day)前預言,美國對台徵收關稅只有10%。「行政院長」卓榮泰前一天更在臉書發文,「風險可控、政府有準備,大家安心睡覺」,沒想到一覺醒來竟然變天,而且稅率比南韓的25%和日本的24%高出許多,數字更拆穿台美關係絕非綠營宣傳如磐石那麼堅固,老美要錢絕對不手軟。
特朗普祭出的32%關稅,雖然半導體、藥品等項目暫時豁免,但半導體供應鏈包含了3C產品、汽車、AI伺服器、筆電等產品,只要終端產品被徵收32%關稅,台灣的半導體等同也將被間接課稅,無法倖免,對台灣影響巨大。據美國傳媒預估,台灣對美出口將因此重挫63%,GDP可能下滑多達3.8%,嚴重影響國計民生。
蔡英文當年為了降低兩岸經濟關係,推出「新南向政策」,以分散風險名義,獎勵台商離開大陸到東南亞國家投資設廠。這次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新南向政策」國家稅率比台灣還重,越南、泰國分別課徵46%、37%對等關稅,這兩國為台商供應鏈移轉的兩大基地,但現在關稅皆比台灣高,對台商供應鏈極具殺傷力。
外國傳媒預測,對等關稅將使台灣對美出口重挫63%,GDP可能下滑多達3.8%。
相對大陸在第一時間,以組合拳方式反擊,民進黨當局只能弱弱的喊著不合理。賴清德更重申不採取報復措施,要和美國從「零關稅」談起,並大量採購美國農、工、石油、天然氣等產品,以及增加美國投資。「行政院」則只推出880億元新台幣(約205億港元)方案,對各產業作出紓困和貸款,但卻提不出實質內容。顯而易見,32%對等關稅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殺得台方措手不及,也凸顯台灣和美國高層沒有直接溝通渠道,無法事先探知美方政策作為。
綠營立委更反對採取對美提高關稅的報復措施,表面看來是不敢得罪美國老大哥之外,實際上是手上籌碼已用盡。最重要的台積電,都帶著先進技術去美國投資設廠,防務預算還未達到美方佔GDP 10%的要求,更遑論美國要賣核能發電廠給台灣,直接拆掉民進黨賴以吸收環保和反核團體選票的「非核家園」神主牌。
台灣不還擊,不等於老大哥就此罷手,雖然台積電到美國投資,快變成「美積電」,但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接受傳媒訪問時,質疑為何美國的電子產品「主要是在台灣製造」、「過去是在這裏打造的。我們的政策導致台灣帶走一切」。
這番說話凸顯出,美國並不滿足只有台積電大舉投資,而是整個台灣的高科技供應鏈都要改到美國生產。由於高科技廠投資成本都高達上百億美元,絕對影響島內投資,隨著供應鏈重心轉移至美國,將牽動未來台灣經濟成長。霸道美國心狠手辣,台灣繼續軟弱抱華府大腿,只會吃大虧。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香港好去處推出小紅書版!立即追蹤@通仔GoGoGo 以獲取最新情報!►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