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8/02/2024

香港藝術節《無題14公里》:從阿拉伯藝術的萬花筒中,探討西方主流價值的霸權

  第52屆香港藝術節上周開鑼,對我來說,算是久違了,早些年吸引我的節目,向來是爵士或世界音樂,例如古巴Buena Vista Social Club、赤腳歌后Cesária Évora(1941-2011)、Ute Lemper、Dee Dee Bridgewater,或一些戲劇(如前年《我們很快樂》)跟芭蕾舞劇,演出印象至今猶深,節目 curation 跟新視野藝術節不同,購票進場,直至上周「聚焦當代阿拉伯」系列:《無題14公里》 ,在台上融會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現場體驗衝擊我與友儕的腦電波,在香港對藝術早習以商業角度觀之的情境,可謂如雷擊頂,耳目一新。

 

 

  談論阿拉伯,近一點,有Netflix《暴君手冊》的侯賽因,讓人望而生畏,或《Dune》1 & 2的沙漠畫面加未來部族想像;但談其藝術,常人丈八金剛,稍為沾上公眾視線的,早於18-19世紀,法國巴黎便出現過往阿拉伯國家考古、探險、搞學術,甚至「寫生」的熱潮。此外,近年或者輪到利比亞作家兼畫家 Ali Omar Ermes (1945-2021),他的當代作品別具辨識度,一系列以阿拉伯字母及世界名著為的畫作,畫面中央為大字母或一個字詞配上名著的摘錄,綴以斑斕絢麗的背景,exotic與classic兼而有之,難怪拍賣巿場(嗯,又是用商營角度看)一向有價有巿。

 

 

  還是搞不明白?那麼嘗試說久遠一點。舉例說,Zellige這種馬賽克圖案鑲嵌裝飾,是阿拉伯(伊斯蘭)藝術的特徵,而伊斯蘭注重鑲嵌,因為伊斯蘭教絕對「一神論」教義,即阿拉真神,並由伊德里斯王朝與馬林王朝發揚光大——前者創造了四合院建築藝術,後者則將Zellige發揮極致,所以,時至今日,這種藝術風格在摩洛哥仍然觸目皆是。

 

 

  談這個,跟《無題14公里》有沒有關係?有,可以,若然我們欲追溯傳統本源;沒有,只看當下,也無不可。這個演出於2022年首度問世,14公里代表著北非跟歐洲大陸的距離,「一水隔天涯」,是許多移民或政治難民的邊界,記錄著許多後殖民的變迭,不知相會在何時;而摩洛哥藝術家尤那斯.雅班(Youness Atbane)帶領團隊構建了一座「北非中東當代藝術幻想博物館」,將舞台化爲博物館,透過博物館總監、策展人、當代藝術家與一名虛構的12世紀詩人之間妙語連珠的對話,辯論文化、話語權、身份認同與藝術等複雜議題,詞鋒銳利,從而探討「當代阿拉伯身份」。

 

 

  在以巴衝突膠著、中東局勢時刻生變的當下,「當代阿拉伯身份」究竟如何定義,當中,真神在哪?甚至乎,藝術的真正神髓又該在哪裏找?供難民保暖的錫紙衣套上藝術裝置符號、怪異肢體舞、煞有介事的藝術(偽述)研討會,以「純粹」創作角度看,放諸今天,何其慶幸在香港看到這個演出,所謂裝置,場內場外,荒謬盡處,愈發惹笑,亦格外引人好奇。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上海有女子赴瑞士接受安樂死,引網民熱議。你是否支持安樂死?► 立即投票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香港藝術節 #52香港藝術節 #HKArtsFestival #HKAF #HongKongArtsFestival #52HKAF #ArabArtsFocus #YounessAtbane #Untitled14KM #聚焦當代阿拉伯系列 #尤那斯雅班 #無題14公里 #Art & Culture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