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2-09

新一代港孩

  假期讀了朋友推薦的黃明樂《港孩》一書,讓我對這個香港社會的特殊階層有了更深的瞭解。港孩的特點,就是集萬千寵愛在一身——生活寬裕,家境優渥,玩具零食一籮筐,看似「甚麼都喜歡」;在互聯網、電視、手機、facebook,iPad的擁簇下,「甚麼都知道」,但其實對人生「甚麼都不喜歡,甚麼都不知道」。 其實港孩這稱謂由來已久,真正讓「港孩」一詞成為城中熱話並延續至今的,是去年聖誕節前倫敦的一場暴風雪。

 

  倫敦暴風雪導致希斯羅機場大批航班延誤或取消,也讓一群在英國留學的港孩滯留機場。這些港孩大多來自中產家庭,經歷或長或短的機場滯留,雖乘坐加班飛機輾轉返港,但甫一落機就立刻投訴機場環境惡劣,飲食無著落之餘還要睡地板,「猶如集中營」。做父母的看到孩子受盡委屈,不僅與兒女抱頭痛哭淚灑機場,還把政府、航空公司、機場、海關等罵了個遍。

 

  社會由此產生大討論,是甚麼讓曾經以「獅子山下」為精神驅動的香港人,變得如此「唔捱得」? 港爸港媽只把焦點放在學業成績、課外活動,而疏於教導孩子起居生活常識或待人接物道理,以致港孩缺乏磨煉及自理能力,脆弱港孩群體的出現,是否多半要歸咎于港爸港媽的溺愛呢?

 

  說到爸媽的溺愛,我想起90年代初,中小學老師就常勸家長們不要溺愛孩子。我還記得當年一位老師批評我們學習不努力,常說「你們這一代,吃麵包喝牛奶,卻不知道好好學習」!中國家長寵愛孩子的傳統一直都有,雖然明知這樣會寵壞小孩,但還是會竭盡所能的給予呵護;但當其變成「可怕港孩」後,社會又說對新一代年青人感到失望。或者社會就是在一代對下一代的失望中發展起來的吧。

 

  除了「港孩」、「港爸」、「港媽」,香港還盛產物質、拜金、自戀又有公主病的「港女」,和草食、木訥、御宅的「港男」。連外國友人都來調侃,上傳視頻模仿「有公主病的港女」。如此看來,新一代港產人物還真是種類多多。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羅湖橋兩邊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