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4-10-02

滬港通來臨了

  報導顯示,滬港通真的來臨了。很多投資者認為這是天大的喜訊,對市場亦有一定的刺激。但牛市背後,滬港通是否真的能為特區的證劵市場帶來長遠的繁榮穩定?

 

  雖然很多實際操作上的細節還未披露,但可以肯定的說,滬港通短期內是一種滬港相益的技術改進。簡單來說,滬港通只是成就了上海市場找到一條新的出路多於為港股開拓新市場。國際投資者相信特區的金融體系和法治框架,如果可以透過特區進入內地市場,確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內地市場是否真的有潛力,還須看內地市場本身的結構和健康程度。有朝一日,上海的證劵市場真正成熟了,上海和國際投資者還需要特區這條渠道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更重要的是,單單提供這樣的一條通道並不能解決所有內地證劵市場潛在的問題。用一個簡單例子,最近中信泰富高層人員因為發放誤導性資料而被證監會檢控。同樣情況,若發放者為上海上市公司高層,證監會有權檢控他們嗎?答案是,香港法例並無跨境效力,假如市場不當行為在上海發生,那麼國際投資者還須看上海監管機構有否檢控的能力和決心,也要看法治精神能否戰勝政治因素。在目前而言,這只是一個令人憂慮的問號。

 

  當然,假若滬港通的其中一個要求是所有公眾資訊須經特區聯交所發放,則從本地法律而言,該等市場失當行為可被視為在港發生。但兩地沒有刑事引導安排,問題仍然是特區證監會如何可檢控內地上市公司的主要人員?就算不談市場失當行為,內地的監管制度與本港有異,會計準則和管治質素也有不同,要以本港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和管治文化作為標準,可能是不切實際,甚或不大公平。若然,滬港通便不可能成為港滬市場劃一監管標準的催化劑。

 

  至於能否拓展本地市場,則見仁見智。內地投資者比較急功近利,我們必須慎防市場泡沫化。不是說滬港通一無是處,只是大家要了解香港與上海制度不同,市場產品標準不一,只可把滬港通看為增加了一個選擇,而非徹底改變市場的動力。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煮酒論政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