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0
新疆開發的「誘騙」與「誘導」
新疆的名字很有意思,與香港「新界」一樣,直譯成英文都是「New Territories」。不過「新疆」的來源卻是打垮準噶爾政權後,清廷把這片在西漢起被稱為「西域」的土地重新命名,取其「故土新歸」之意。上海地處東海之濱,新疆位於西部大漠,地域相差五千公里。在近半個世紀以來,幾代開發新疆的上海人將相距遙遠的兩地不間斷地聯繫在一起了。
我國在新疆屯墾戍邊的歷史可以上溯至西漢設立的西域都護府,卻沒一個逃過「一代而終」的夙命。歸根結底是由於屯墾者沒有紮根當地、繁衍後代。60年代「西進運動」中,10萬名上海知識青年響應政府赴疆號召,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屬下農場,成為「農墾戰士」,不僅負擔農耕放牧等工作,也肩負戍邊國防任務,表面看是支援新疆開發,核心考量卻是為舒緩「嬰兒潮」造成的就業與糧食短缺壓力。而另一個重要意圖,則是希望屯墾者可以在新疆建立家庭,落地生根。
政府當時的宣傳偏重於新疆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純樸的民族風情。筆者參觀石河子市的農墾博物館時,見過一封主動「請纓」赴疆的上海女知青的申請信。信由一位家住靜安區的女孩書寫,開頭幾句是:「黨發出了前往新疆的號召,我們就應該響應。新疆有茂密的森林和廣闊的田野、數之不盡的野雞……」,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從信的內容可見,當時那批青年對新疆的了解甚是片面,憑藉的不過是浪漫主義情懷和創建事業的滿腔熱血,說的難聽一點,即是被誘騙到新疆去開荒的。仿如當年格陵蘭那種北冥苦寒之地卻有Greenland——「蔥鬱之地」的美麗地名;中東的荒漠曠野也有Cannaan ——「流淌著奶與蜜的地方」的誘人名字,都是吸引移民前往的宣傳手段。
抵疆後,面對全年由最低負40度到最高40度以上溫差;眼見無法耕種的鹽鹼地,很多人方感受到現實與想像的落差,對內容片面的宣傳帶有幾分無奈和失落。少小離家老大回,昔日的「軍墾戰士」晚年多因經濟條件較差,淪為原居地上海的「二等公民」,令人唏噓!
如果說早年新疆的開發帶有誘騙的性質,那麼近年則偏向制定傾斜政策和提供輔助,利用市場經濟的力量誘導個人及企業前往新疆創業。事實上新疆的確有其突出的地緣和資源優勢,如果資源配套得當,不少優勢產業大有可為。新疆毗鄰國家有8個之多,連接廣闊的中亞及歐洲市場,擁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去年國家啟動了新的新疆大開發工程,今年5月又決定在新疆喀什設立經濟開發區,上海將對口支援南疆喀什地區。6月下旬上海工作前方指揮部已於新疆喀什成立;浦東發展銀行成立了喀什分行;近40家上海企業亦已與喀什四縣簽署了投資意向;喀什的農產品(哈密瓜、伽師瓜等)會通過上海銷售到海外市場。東方航空開通了上海-喀什直達航班,以滿足兩地人才貨物的流通。而在本輪新疆開發,國家資金投入之巨,政策配套之廣為前所未有,投資喀什特區的企業更可享有很多國家和當地的優惠政策,新疆和上海都會在合作與聯手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近年不少香港青年人放眼神州,尋找創業機會;上海的新一代其實也不應沉湎於上海的安逸,放眼西北,在經濟高速發展期已過的一線城市之外殺出一條「血路」。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