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9-02-13

要想創業 先學尋找機遇

  「水餃皇后」臧健和病逝,她為香港遺下的,不僅是一款美食,還有「碼頭水餃」的一頁創業傳奇。「臧姑娘」以一生的努力,說出了新來港人士在港打拼成功的典型故事,當年她可以做得到,今天港人可否做得到?而更重要的是,香港還有沒有讓大家打拼的機會?

 

  市民認識臧健和時,已是「大媽」一名,她的「前傳」是於1970年代中來港,這位單親媽媽為養育女兒,曾日打3份工,後來儲了少許資本,就買了架木頭車,在灣仔碼頭賣北方人常吃的水餃。後來她得到日資百貨公司老闆賞識,注資她的水餃生意,助她建立水餃品牌,並於1985年在港成立第一家水餃工廠。直至90年代,她的「水餃」又得美國最大急凍食品生產商垂青,再獲注資,還進軍內地市場,銷售點進駐各大城市,而且逐步邁向國際。

 

  今天臧健和的品牌產品,例如中式醬料已推廣至美國,水餃亦已在歐美市場有售,晉身國際品牌,同時成為內地10大城市最暢銷的急凍麵點品牌,每年生意額約為15億元人民幣。多年來,臧健和的水餃累計產量已逾220億個,在世界各地共有15個生產基地,全球每年銷售額逾60億元人民幣。

 

  看過了臧健和的故事,有人可能會認為她是「有運」︰她得日資及美資的「貴人」相助,但70至80年代,她從街邊小販到創立工廠期間,她是如何生存過來?如果當初她不擺街檔,不做好品質;不捱,不能把握早餐時段的黃金機會(當時打工仔趕上班,水餃就要既平且快);或她不用較低成本的木頭車仔,搶不到早餐市場的先機,便沒有自己舖位以做埋午、晚市,相信也就沒有日資及其後美資的關照。

 

  今時不少社區仍有專賣水餃的小店,但遲了20年的春天,時機已過,當年臧健和看到的市場消失了,而她的品牌今時卻已成為本地水餃的龍頭,更已進入了超市,其他店舖甚至車仔檔水餃的經營成本可能還比她的「超市餃」更高。至於「超市餃」如何與其他品牌,例如中餃、日餃、韓餃競爭,那又是另一故事了。

 

  有人或會說臧健和創業已是上世紀的故事,當年機遇處處,對大家參考價值不大。其實,機會一直都在,當年那架木頭車,可能也花去臧健和很大部分的積蓄,今時網上創業成本較低,有志者豈不有更多機會?

 

  談以美食創業,另一例子是米芝蓮星級食店添好運。添好運把高級點心平民化,也邁向國際,今時有N間點心店,卻仍在本地點心的「紅海」中血戰。

 

  創業必須打拼,但掌握時機及市場更重要;參考其他成功例子,可以;若想抄襲,希望複製成功,即使唔死,都會做餐死。

 

  要創業,先找出市場所在,亦即機會所在;機會恒存,只是問題是︰你有考慮過去哪兒有機會嗎?

 

轉載自: 晴報

【立即投票】今個農曆新年你會如何度過? ► 立即投票

更多為理發聲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創業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