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31
又是債券惹的禍?!
上日提到,我會建議大家於現階段一筆過買入一些傳統的科技股基金,並長期持有,或以月供形式,定期定額買入這類科技股基金,以分享未來人類科技的成果,尤其是最近的人工智能成果。
本來今次我會推介一些可供選擇的基金給大家參考的,但上周環球金融市場出現一次金融危機,是與債券有關的。有人形容,這又是「債券」惹的禍,難道投資債券的風險,真的不是想像中低?因此,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下次再推介基金。
事緣有百多年歷史的瑞信集團(Credit Suisse)因為周轉不靈,結果由瑞士央行牽頭,引入瑞銀集團(UBS)出面收購,以避免出現系統性風險。但當中引起爭議的就是,收購條款中要求瑞信要就她發行,總值約160億瑞士法郎的AT1債(主要是指CoCo Bond(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作出全額報廢,意味持有這些債券的投資者會損失全部投資,即時令到這類債券的價格大跌。
(AP)
首先,所謂的CoCo Bond,確實是有這類條款,那就是當發行人的財務情況下降至某個水平或股價跌至某個水平時,可以要求債權人轉換成股票,甚至全數作廢。我絕對相信,投資者是知道有這些條款的,因為這類債券的票面息率比一般債券為高,但就要承受這個風險。
只不過,今次瑞信的情況是否已經觸及有關條款,以及為甚麼不是換股而直接報廢?因為換股也可以減輕瑞信/瑞銀的債務負擔。更重要的是,瑞士央行和瑞銀這個做法,似乎顛覆了我們一向的認知,那就是,當一間公司清盤時,債權人會早於股東收取變賣所得,盡管CoCo Bond的持有人是債券持有人之中,最遲可以得到變賣所得,但他們始終應該早於股東去收取相關得益呢!
我沒有看過有關的債券條款,所以不敢確定瑞士央行和瑞銀有否違反債券條款。我看報導,部分投資者已經準備採取法律行動去討回公道,大家就拭目以待吧!
只不過,我想指出,這些債券有如此特定的條款,所以屬高風險的債券類別,在香港也只供專業投資者認購。我們作為零售投資者,是不會買到這類債券的,大家不用擔心。
我有朋友得悉這段新聞後告訴我,今次的故事教訓我們,存錢在銀行,萬一有事,最終都可能得到百分百保障(香港的存款保障是每個戶口只保障50萬港元)。而投資股票,也有機會出現白武士拯救,不用Total Loss,反而買債券會Total Loss,因此,以後他不會再買債券了。無他,因為過去兩年,他買的內房債已經令他帳面損失近半,今次聽到這個消息,就更令他對債券失去信心。
但我必須指出,其實債券跟股票一樣,也有藍籌股和三四線股之分,即優質債券和垃圾債券,不能因為今次的債券風波就一竹篙打盡一船人。這個世界沒有免費午餐,高息背後自然有她的風險。如果不想冒風險,選擇優質的政府債券,出事的機率也是十分低的。
【你點睇?】TikTok美國禁令生效前大批「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你認為該現象會否對中美文化交流帶來正面影響?特朗普暫緩禁令後小紅書熱潮會否持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