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1
退出QE已開始,但挺難的
2017年,會因為退出QE而在經濟史上留下一筆。美國爆出雷曼兄弟事件後,不可一世的全球金融體系像骨牌一樣坍塌了,一度被市場盛讚的金融創新成了「害人精」,最終需要央行政策創新,以量化寬鬆的方式,挽金融巨瀾於不倒。
歷經八年的非常規貨幣寬鬆政策已經開始回撤。聯儲加息開啟了貨幣正常化的第一步,市場利率紛紛上揚,資金的價格開始回歸正常化。2017年5月,公開市場委員會在會議紀要中首次公開披露收縮資產負債表的構思,貨幣正常化的第二步也已箭在弦上,流動性數量隨著央行收縮資產負債表而回歸正常化。
無獨有偶,中國人民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在第一季度也出現了被動式縮表。在嚴厲監管和金融業反貪腐的夾擊下,中國的商業銀行明顯地削減了表外金融活動,商業銀行縮表也已展開,中國經濟的流動性開始下降。歐洲央行暫時沒有正式變招,不過等德國選舉之後,估計也會討論啟動縮表程式。
當世界上最大的三個央行先後進入縮表程序,全球流動性退潮應該是不可迴避的新趨勢。當然,目前流動性極度充裕,決策者既沒有政治意願也沒有通脹壓力做大動作,令全球經濟陷入衰退。QE退出在可預見的未來,都是溫和的,屬於「摸著石頭過河」性質,不過危機時期非常規貨幣政策已經進入了回收期。
但是,退出QE其實挺難的,筆者預言貨幣環境正常化可能幾年後就會反覆,QE再現也不出奇。
其實舉目望去,世界各大經濟體今天的增長,都是靠貨幣幻影撐起來的。危機後痛定思痛的改革,幾乎全部是雷聲大雨點小,最後不了了之。奧巴馬靠「Change」口號上台,八年後下台了也沒有見到甚麼Change。特朗普總算有一個稅制改革的供給側突破方案,不過施政和「通俄門」的一系列挫敗之後,改革大計恐怕要被吹到爪哇國去了。
沒有改革,就沒有生產力的提高。缺少制度性突破,就難以重新燃起企業家的投資熱情。全球消費早已創出歷史新高了,但是全球投資卻裹足不前。如今缺少的不是需求,而是投資信心,這個不是靠貨幣擴張或財政刺激可以解決的。
隨著貨幣刺激力度下降,財政刺激又「只聞樓梯聲」,全球增長很快就會回落。當經濟重現衰退,而結構性變革又裹足不前,唯有重施貨幣寬鬆才能刺激經濟。筆者認為,QE在短期面臨回收期,但是早晚還會重臨,全球範圍內超低利率的情景會持續相當時間——直至改革或科技革命帶來生產力的突破。
本文原載於今周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你點睇?】民主派初選案,45名罪成被告判囚4年2個月至10年不等,你認為判刑是否具阻嚇作用?►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