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05-20

換季不節食 輕鬆減重13法

  要控制體重,就要減少對熱量的攝取,但這並不表示一定要少吃或挨餓。美國專家Barbara Rolls為我們提供了輕鬆減重卻無需挨餓的13個方法。

 

1.在一切食物中加入蔬菜

 

 

  飲食中如果含有大量的蔬菜,那麼高熱量的肉食和穀物食品就會相應減少。午餐建議多選擇吃萵笋、蕃茄、紅蘿蔔、蘆筍、燈籠椒和青瓜等;如果是晚餐,仍然可以享受含富碳水化合物成分的食物,如加入了大量蔬菜的麵和米飯等。

 

2.選富含水分的水果

 

  在選擇水果時,是否富含水分是考慮的重點。Rolls建議選擇如西瓜、士多啤梨、桃、橙、蘋果、柚子、梨和藍莓等。

 

3.選擇低密度甜點

 

  在選擇甜點時,可以選擇乳酪,因為半杯固態乳酪大約含有110卡熱量,而半杯雪糕則含有290卡熱量。或者也可以選擇如西瓜、梨、蘋果或菠蘿,而儘量避開雖含有大量水分或纖維,但熱量高出很多的蛋糕或餅乾類食品。

 

4.從湯或沙律開始

 

  從湯和帶有少量調味醬料的沙律作為一餐的開始,能夠使我們在用餐的過程中減少食量,從而削減對熱量的攝取。同時,一大碗湯相比半個漢堡來說,更讓人感到滿足,因為前者的量看起來更大,更能滿足胃的前驅:眼睛的愉悅感。

 

5.轉換成低脂乳製品

 

  當將全脂牛奶全部轉換為脫脂牛奶時,我們幾乎可以喝全脂牛奶雙倍的量,而總熱量可以保持不變。其他奶類製品也遵循同樣規律,乳酪實際上是一種富含水的食品,所以最好選擇清淡易消化的乳酪或脫脂原味乳酪。

 

6.吃片狀或膨化穀物

 

  相比那些經過壓縮的麥片,片狀或膨化類型的麥片不僅看起來分量很大,而且在同等體積的情況下,熱量還會大大削減。 Roll建議選擇高纖維、全麥的即食穀物類型。

 

7.培養健康的吃零食習慣

 

  如果是有規律地攝取零食,那可以保持人體血糖水平的穩定,防止在一天接下來的時間裏暴飲暴食,但這些益處取決於所選擇的零食的種類。營養學家建議選擇營養平衡、熱量為100至200卡的零食類型,最好同時還能包含適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健康脂肪。具體的攝取量取決於每天的活動水平。

 

8.尋找更「瘦」的蛋白質來源

 

  蝦、吞拿魚和雞胸肉等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脂肪含量和熱量都不高。Rolls表示:當我們選擇魚類食品時,與選擇香腸相比,幾乎可以吃後者三倍的量,或者乾脆選擇含有很少熱量的菌菇類,因為它們既能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同時又富含大量的纖維和水分。

 

9.選擇吃蛋白

 

  同將碳水化合物食物(麵包)當早餐的人相比,攝取同等熱量的兩個雞蛋當早餐的人,在一天接下來的時間裏,會減少熱量的攝取。要減少對雞蛋所含熱量及膽固醇的攝取,可以用蛋白或雞蛋代餐取代整只雞蛋。

 

10.購買小包裝食品

 

  經過壓縮的小包裝乳酪和牛油,通常比普通類型的乳酪和牛油含有較少的熱量。但不要以為所選擇的小包裝食品熱量較少,就可以沒有節制地放開吃,因為「熱量較少」並不表示不含熱量。要保證小包裝食品 不會給體重帶來威脅,最好有規律、有節制地作為代餐來食用。

 

11.選擇「膨脹」零食

 

  如果覺得一塊鹹味小點心不夠滿足食欲,那麼可以選擇吃爆谷。唯一要注意的是不要吃下一整袋。Rolls推薦可以在家做爆谷,選擇專用穀粒,在鍋底放少量的油,慢慢加熱即可。不過,一定要避免預加工的微波爆谷。因為很多微波爆谷會加入大量的食用油或牛油及含糖調味品,從而抵消爆谷原本的優點。

 

12.選擇生吃新鮮食物

 

  對一個喜歡放開胃口享受美食的人來說,可以選擇水分較多的零食,如用蔬菜蘸醬料來吃。另外,也可以盡情享用一大碗美味的蔬菜湯或加入各種新鮮果粒的乳酪。

 

13.稀釋食物的調味料

 

  如果無法忍受吃沙律不放任何醬料的話,那可以試著在沙律醬裏面加入檸檬汁、磨碎的牛油果或原味脫脂乳酪等。乳酪不僅能使沙律醬的蛋白質含量提升,還能降低脂肪含量。最重要的是,經過稀釋後,味蕾幾乎察覺不到其中的差別,同時還能使蔬菜或水果沙律看起來更加美味可口。

 

蛋白質和健康脂肪可抑制對糖的渴求

 

  攝取糖分會令胰島素水平飆升,導致人體儲存多餘的脂肪。有一種方法可以幫助「糾正」我們對糖的渴求,並抵制體重的增加,那就是:如果吃富含糖分的食物,那一定要伴隨富含蛋白質或健康脂肪的食物一起吃,這樣就可以抑制胰島素的激烈反應。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張曉梅博客。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美美道來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回顧24 展望25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