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7-04-07

第二次信心危機

  政府廣告成日都提醒市民,唔好輕易提供自己嘅個人資料畀陌生人,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招致不必要嘅損失,尤其是老人家,千祈千祈要保存好自己身份證號碼同埋地址,否則隨時有人上門拍門,話你唔知幾時借咗一大筆錢,有冤無路訴。 

  

  黃子華曾經喺一次棟篤笑講過,劉德華「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係未夠架!」呢條宣傳片,係將政府內部,畀公務員傳閱嘅教育片段播咗出街。我非常認同,睇嚟今次,政府又將呢啲內部傳閱片段,誤放公眾層面啦。但可惜,點教育,都係無用,我哋嘅個人資料,仍然係會從各種渠道被共享到任何一個地方。自願嘅,有,每一日仍然有好多人相信會有講普通話嘅入境處人員喺邊境扣起咗佢件貨(即使佢冇買任何嘢),要畀錢先攞得返。非自願嘅,網絡公司每日都可以掌握到我哋各種消費信息,再推廣告畀你。當非自願去到一個極端,半個香港咁多人嘅資料,喺一夜之間,因為一班「大意」嘅員工,兩部「有翼」嘅電腦,就可以落入盜賊嘅手上。

 

  特首選戰後,選舉事務處喺3月27號,發現擺喺亞洲國際博覽館一個上鎖房間內,2部手提電腦唔見咗,其中一部電腦載有全港378萬選民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及地址。另一部電腦就載有1194名選委嘅姓名。報警、解畫就一定要做啦,但係選舉事務處完全解釋唔到,點解一個小圈子選舉,要無啦啦帶一部有齊其他唔關事嘅人,亦即係幾乎全部香港選民嘅個人資料,去到個投票會場呢?點解會只係擺咗喺間黑房?有冇人24小時看管電腦?全部問題,官員都畀唔到答覆。就連佢哋嘅頂頭上司,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被問到點解僅有1194名選委嘅特首選舉,要300幾萬人嘅資料到場,都話「我第一個問題就是問這問題」,要等選舉事務處交報告。

 

    事後,政府同埋佢哋嘅友好傳媒都幫手SPIN件事,話資料已經多重加密,極難破解,又強調相關資料無包括電話。但問題嘅核心從來唔係加密有幾嚴,加密本身個作用,係防止有駭客透過網絡攻擊電腦,以取得電腦內存同埋線下嘅資料,我哋好難確保偷咗電腦嘅人,係擁有相關嘅解密技術。

 

  從一開始,呢兩部電腦就唔應該唔見。咁點解,從來無聽到有政府中人需要為今次事件問責,要遭受處分?點解無任何人需要停職待查,而只有弱弱嘅一聲道歉?難道真係一句資料已經加密,就可以當冇咗嘅電腦係潑咗出去嘅水,唔需要再理會?

  

  話口未完,今個星期又爆出統計處隱暪9個月嘅一件事 ,有2名人口普查員,喺舊年中期人口普查期間,喺快餐廳遺下兩部平板電腦,有12戶共46人嘅個人資料未能及時遙距刪除。

 

  呢啲事情係咪孤例?無人知道,因為以上呢一單如果唔係有傳媒揭發,都唔會被曝光。個人資料係值錢嘅,因為小則購物,衣食住行、以至借錢、處理金錢業務,大則個人行蹤,都需要細心捍衛。全香港,保存得最多個人資料嘅機構,就係政府。當私隱外洩風險愈見增加,就唔好怪市民有一日完全唔再相信呢個政府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機場日前電腦系統故障,航班資料僅靠手寫白板,有旅客錯過航班感到失望,你認為機場處理手法是否妥當?► 立即投票

更多思歪思正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私隱外洩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