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用世衛報告來防疫

用世衛報告來防疫

石鏡泉、吳國雄
健康快車

  世衛組織了25位專家去中國看新冠病怎肆虐,報告有大量資料,但對我們普羅市民,怎醫法不用理,交醫生;但怎防疫,我們要理。可惜此報告沒有教防疫,只好自己執生。筆者執了些出來,供大家參考。

 

  世衛報告中,有段是講新冠病的徵狀,基本如下:

 

  發燒88%、乾咳68%、喘氣38%、咳有痰33%、氣促18%、喉痛14%、頭痛14%、肌肉痛14%、發冷11%、嘔5%、鼻塞5%、痾4%,但流鼻水就不是新冠病的特徵。

 

  這些資料可以怎幫我們去防疫?

 

  到出現上述的病徵時,可能已是病入膏肓了。有幸的是新冠病是沒有(或少有?)流鼻水這個病徵,因此如有流鼻水很可能不是新冠病,而是流感。雖然如此,仍要留心其他病徵。

 

  如用中醫的證候來看,有很多看似不起眼的病徵,其實是有很大的預警作用。

 

  中醫界定新冠病是瘟疫一種(話之你係乜病毒),只要是瘟疫,其影響人體機理,基本一樣。明朝吳又性的《瘟疫病二卷》謂此病是從口鼻入,潛藏於膜原,伺機而發病。在中醫理論中,膜原,不是橫隔膜,而是在胃、腸之間,一般言,胃腸受襲,會出現大便稀至痾,能痾,是好事,把病毒排出體外,故可以有糞口傳染,公厠是高危染病區。

 

  如痾不出,就會濕內困,會身重(水多嘛)、乏力(吸收不好嘛)、頭痛、發冷、肌肉痛(因濕重便轉為內熱)。這些是世衛西醫專家未能認識的。

 

  因此在病毒未攻擊到肺前,是會肚谷谷、肚咕咕,由於是腸胃濕熱,故會有內熱,體溫不發燒,但手心熱,會口臭,脷苔會厚黃。每朝洗面時對鏡伸條脷,有厚黃脷苔,又有腸胃不適、肌肉痛、骨痛、手心熱,就要留心是否中招。

 

  舌診,在中醫中很重要,但西醫常不太理。

 

  如果肚不舒服不及時理,個肺一受攻擊,就會有上呼吸道症狀,乾咳、氣喘、喉痛、有痰、發燒(肺炎了);所以,到發燒,已是病入膏肓,以下是一位女醫師的病例,值得看完。原來,一到發燒,可以幾小時就致命。

 

  女醫師漂漂灑灑(化名)一直在坐診,1月23日早上起床,照例量了體溫發現正常,隨後就去上班,早上9點接到醫院通知,全員CT排查一下。結果她拿到CT結果發現「片子有問題,4個地方!」漂漂灑灑隨即自我診斷「我不發燒,也沒有任何症狀,應該處於早期,回家吃藥隔離應該很快就能好。」她立即去藥房拿了藥,回到辦公室收拾東西回家,這時感覺腦袋有點熱,一量體溫38.7度,發現發燒了決定馬上回家。

 

  因為家距離醫院只需步行5、6分鐘,她到家洗完澡準備睡覺休息,但還沒進浴室就開始劇烈頭疼、嘔吐,渾身無力沒勁,沒料到病情發展如此迅速,她認為必須馬上去醫院,此時科主任打來電話,決定立即派人到家社區門口來接。漂漂灑灑回憶,從家到社區門口,平時只要2、3分鐘,那一天足足走了20多分鐘。

 

  漂漂灑灑隨後住院治療,再次醒來已經是第2天下午,高燒了1天1夜,住院期間體溫高高低低、反反覆覆,還不停出汗,一天要換好幾套內衣,「最難受的是頭痛、乏力得厲害,護士來給我打針,我連抬手的勁都沒有,一點胃口也沒有,住院5天只吃了少許稀飯。」

 

  第5天她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第8天轉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繼續治療,隨後用了激素衝擊治療後,第2天上午退燒了,胸廓豁然開朗,人舒服了很多,精神也有了好轉。

 

  但沒想到轉院第3天,漂漂灑灑病情急轉直下宣告病危,她回憶「當時自己呼吸困難、劇烈咳嗽,好像剛跑完1萬米長跑,心臟隨時都會蹦出來,心率很慢,還有一種說不出滋味的胸痛席捲全身,稍微一動,就痛不欲生,」當時她根據症狀判斷自己出現了心包內膜炎,還伴有心包積液,「我隱約聽到護士說『情況不太好,人快不行了』,我自己也覺得當晚熬不過去了。」

 

  所幸醫護人員及時趕到救治,她又幸運闖過一關,最終在2月11日她康復出院。對於自己患病在鬼門關前闖了一回的20天,漂漂灑灑感慨萬千「只有經歷過生死,才知道活著真的很幸福。」

 

(資料來源:CTWANT 零症狀到癱軟無力僅數小時!染病女醫師歷經生死恍如隔世)

 

  恐怖嗎!?

 

  病向淺中醫,對新冠病,最早的警告可能是來自你個肚(肚谷谷),你條脷(脷苔厚黃),你手心(手心熱)。

 

  筆者日前也有文,怎知中招,也可參考。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8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