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抗疫素菜】燈籠椒很可惡?做個「泰式甜椒焗雙薯千層」狠狠教訓它吧!

【抗疫素菜】燈籠椒很可惡?做個「泰式甜椒焗雙薯千層」狠狠教訓它吧!

李美怡 Cathy Lee
走肉廚房

  叫它「甜椒」或「彩椒」,感覺有點見外;說「燈籠椒」,卻有著一份親切感。在香港,燈籬椒是家常菜(抱歉,我還是習慣稱它為「燈籠椒」),從小吃到大。只要走過旺角街道的小食店,一盤盤煎炸好的「煎鑲三寶」,把調過味的鮫魚肉釀入剖半的燈籠椒中,放入油火裏煎炸;煮好嘞,攤販會用竹籤將它跟豆腐和茄子的絞肉釀串起來,蘸點醬油(調過味和煮過的),放入牛皮紙袋(「牛皮」指的顏色)中,鑊氣滋味有餘,成了走肉以前愛嘗的街頭小吃。

 

  走肉之後,煎釀三寶成了陌路人;來到台灣,燈籠椒也變得很是神秘,不願多講自己的蹤影。在菜單上絕少找到以它為主打菜,反而偶然吃著的蔬食意大利麵,和喝過的素西湯,看見它的出現。曾經請餐廳改隨餐奉送的奶油魚湯,改作蔬食版,哪知燈籠椒偷偷的竄進來,跟香菇混在一起,成了味道獨特的日式清湯。也曾因為友人不能吃燈籠椒,菜單上又沒有說明,結果上桌的意大利麵,拌來了燈籠椒絲,嚇得友人不知所措。

 

  縱然燈籠椒在台灣餐廳的菜單上不是主角,它那紅黃綠色,卻耀目於超市的貨架上。這下倒有點尷尬了,它明明是水果(在植物學上,凡經花朵受精後長出來的果實,應為「水果」類。對的,燈籠椒是由花變成果實來的唷),店員總愛把它,跟甜菜根和花椰菜等,擠在蔬菜攤上,使得燈籠椒哭笑不得,躲也躲不了,跑亦跑不掉,辯解無從。

 

  儘管這樣,眾多燈籠椒中,青椒是比較優秀的。不是嗎?每逢吃鹹酥雞的時候,或是中秋節烤肉之際,青椒就成了席上客。那個時候,只要走進超市或菜市場,在烤肉必備食物的貨架上,一定看得見青椒。不過呢,青椒不一定是紅、橙和黃色燈籠椒的未成熟版。確實,燈籠椒會隨著成熟程度,慢慢從綠轉成黃色,再變成紅色;但有一種類的青椒,無論種多久,怎也不會變換顏色的喔。

 

  有看見過紫色的燈籠椒嗎?來台灣後,在超市中偶然下看見了它。原來有一品種叫麗紫星,它是紫皮綠心,大概是這個緣故,試著放水裏煮,紫色退回去綠色(原以為可以讓食譜增添一點紫色的,超失望啊);當然也有墨西哥紫椒(The Purple Jalapeno),天生就是紫色,會因為氣候,由嫩紫色長成深紫色,這類椒,儘管它如何煮,如紫色捲心菜(紫甘藍 / 紫色椰菜)一樣,還保留原來的紫色。還有還有,更神奇的是,紫色燈籠椒,無論是紫皮青心種,還是墨西哥種,只要忍得住不採摘,都會漸變成紅色的。

 

  燈籠椒有著豐富的維生素A、C、B6和E,鎂、鐵和鋅,還有葉酸,全部均是提升免疫力的主要營養素。當中值得一提,維生素C很敏感,遇熱會消失,所以想享用到它,以生吃為佳。而多色燈籠椒當中,以紅色最有營養,其次是黃色 / 橙色的。因為青椒(彩椒種)是沒有成熟的,它就如未成熟的香蕉一樣,吃來帶點青澀味,亦算是營養成分較少的一組。不過,燈籠椒有FODMAP(可發酵性的寡糖、雙糖、單糖以及多元醇),是低發酵性碳水化合物(short chain carbohydrates),難以給小腸所吸收,致有些人吃了它,會感到腸胃不適。

 

  好了好了,看完這篇《燈籠椒不說》,會不會覺得燈籠椒真很可惡,好想馬上買它回來,做個 「泰式甜椒焗雙薯千層」 來狠狠地教訓它呢?!

 

CONTINUE READING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