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有苦自知】半夜腳抽筋?原來關肝事!飲紅糖水有幫助?治標治本要調理肝腎(附食療推介)

【有苦自知】半夜腳抽筋?原來關肝事!飲紅糖水有幫助?治標治本要調理肝腎(附食療推介)

中醫話

  半夜突如其來腳抽筋,讓人痛得咬牙切齒,不斷揉打、抓捏都難以遏止,若是原本睡眠質素欠佳,再受這種困擾,可謂屋漏逢連夜雨!腳抽筋的現象在任何年紀都可能發生,以中老年人較常見;其指夜間休息時,腿部周遭肌肉收縮,痙攣抽痛,一般持續數秒鐘到10分鐘不等,可以自行緩解。

 

  腳抽筋西醫學名為「肌肉痙攣」,雖未有明確發病原因,大致可歸納爲神經肌肉病變、甲狀腺機能低下、血糖偏低、血鈣偏低、體液過度流失、血液循環不良等引起。坊間流傳睡前喝杯紅糖水可有效減輕腳抽筋,到底有沒有根據?中醫又點睇腳抽筋?

 

肝主筋,腳抽筋是肝告急訊號?

 

  據張立彤中醫師指,從中醫學角度,肝主筋,是指五臟與五體相合,肝主要合於筋。筋,包括肌肉、韌帶、肌腱等全身筋膜,其生理功能的維持需賴肝血的滋養。若肝血不足,則動作遲鈍、關節活動不靈;肝陰不足,可致筋痿不用;肝風內動,則可出現痙攣抽搐等。肝之氣血充盛,筋膜得其所養,則筋力強健,運動靈活。 

 

  內經中提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是否代表食甘就是要喝糖水?醫聖張仲景《金匱要略》:「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肝為血海,體陰而用陽,所以用酸味補,五味各隨所喜而入五臟,這是他提出補用酸,補的是肝陰,補的是肝體。而「益用甘味」意即甘味之藥如黄芪、甘草、飴糖等能益肝。張醫師表示,雖沒有研究明確說喝紅糖水能治療腳抽筋,但紅糖中含有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對促進健康有絕對的正面效用。紅糖性溫味甘,可潤心肺,和中助脾,緩肝氣。然而,日間我們的各種食物中已含人體需要並足夠的糖份,所以總不能每晚喝一杯紅糖水,過量攝取糖份,反而可以導致體重增加及其他健康問題。

 

香港註冊中醫師張立彤,為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士。平素強調臨床診治時,藥療、針灸、推拿、導引與食療並舉,令患者開心接受而有效之療法。個人推崇藥王孫思邈對治未病的思維,重視前人的寶貴經驗,但尊古而不泥古。(圖片由作者提供)

 

標本同治:必須調理肝腎

 

  張醫師言「肝藏血,腎藏精,肝腎不足,筋失所養,為外邪所客。」是腳抽筋的主要癥結所在。腳抽筋多發生於中年以及老年乃因體機退化,中老年人多肝腎不足,遇風邪則傷於筋。另外,肝臟負責貯藏血液及調節血量,當身體休息和睡眠時,血液需要量減少,多餘的血液回流肝臟;運動或工作時,血液需要量增加,肝便將貯藏的血液輸送全身。晚上睡覺時,營養肌肉筋腱之血更少,尤顯不足,故此晚間發生多見。故根治抽筋問題應該處理風、寒、濕、熱等標症之餘,兼調理肝腎,方為治本之道。小腿抽筋在傳統中醫學屬「痹症」範疇,俗稱小腿抽筋、腳轉筋。常見臨床分型與湯水如下:

 

3種常見臨床分型與食療

 

1. 寒濕阻絡型

 

症狀:肢冷沉重,經常發生小腿及腳趾抽搐、疼痛,或有足踝浮腫,得溫痛緩,舌苔白膩,脈濡。

食療推介:桑寄生蛋茶

材料:桑寄生1兩、仙靈脾3錢、懷牛膝3錢、赤芍2錢、雲苓4錢、紅棗4粒、乾薑3錢、紅糖適量、雞蛋2至3隻

製法:將以上材料洗淨,先將雞蛋煮熟去殼,然後將所有材料放入瓦煲內,加清水適量煲1小時,加適量紅糖便可飲用

功效:溫經袪散寒、柔肝止痛

 

(圖片由作者提供)

 

 2. 氣血兩虛型

 

症狀:小腿或腳趾抽搐疼痛,屈伸不利;患者多有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失眠多夢、頭暈目眩,唇甲淡白、舌淡白、脈弱

食療推介:參芪烏雞湯

材料:黨參5錢、懷牛七3錢、川木瓜3錢、全歸片4錢、北芪4錢、白芍4錢、紅棗4粒(去核)、生薑3片、烏雞1隻

製法:烏雞洗淨去皮去骨斬件備用,全部材料洗淨,加適量清水,大火滾後轉文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養血舒筋

 

 3. 肝腎陰虛型

 

症狀:小腿及腳趾肌肉僵直、抽痛、麻木,或兼有頭暈耳鳴、口乾煩躁、精神抑鬱、胸脅脹悶,舌質紅苔少,脈弦細數

食療推介:黑豆牛(月展)湯

材料:黑豆1兩、生地4錢、懷牛膝5錢、女貞子4錢、白芍8錢、甘草4錢、丹皮3錢、蜜棗2個、生薑4片、牛(月展)肉半斤

製法:牛(月展)肉洗淨,用開水汆過;其他材料洗淨,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燉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用:補肝腎,益陰血

 

  張醫師提醒大家,偶發的腳抽筋或可不以為意,但若是常犯則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潛在先兆,應積極求醫。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