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懷疑染疫應怎樣調理?吃白粥、熱敷腹部有效?潤肺健脾補腎「白果杏仁粟米豬骨湯」,退燒後飲得!

懷疑染疫應怎樣調理?吃白粥、熱敷腹部有效?潤肺健脾補腎「白果杏仁粟米豬骨湯」,退燒後飲得!

陳沛思
食療新意思

  「疫情嚴峻,身邊很多人也病了。」Angela說。

 

  「在中醫角度,這叫時行疫癘。早在春秋時已經有記載,《素問·本病論》曰:『四時不節,即生大疫』及『氣交失易位,氣交乃變,變易非常,即四時失序,萬化不安,變民病也』,認為因天地氣交異變,破壞了四時節序,影響萬物生化規律,進而致疫病發生。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提到『凡時行者,春時應暖而反大寒……冬時應寒而反大溫,此非其時而有其氣』,就是說春天時應該變暖,天氣倒冷得很,就會有疫症發生。」我說。

 

  「上周天氣突然變冷,怪不得。」Angela明白道。

 

  「時行疫癘又名溫疫,和一般感冒的分別在於溫疫發病急驟,病情危重、傳染性強,易於流行。同一個時期的溫疫的預後和症狀相近,一氣致一病,例如是次的新冠病毒,中醫診斷為寒濕,除了發熱和咳嗽之外,多伴腸胃問題,關節和肌肉重墜特別痠痛。每個人感染同一種癘氣後的情況和變化都差不多。感染癘氣的方式都以口鼻吸入為主,一是通過大自然界反常氣候中空氣傳染而得病,另一種就是通過和患者接觸而得病。」我說。

 

  「這不正正和現在COVID 19一樣?」Angela說。

 

  「中國一直以來不同朝代都經歷過溫疫,用的都是中醫中藥、針灸等方法,我們祖先都存活下來了。」我說。

 

  「若懷疑患上COVID 19,應如何做?」Angela問。

 

  「應聯絡相熟的中醫師,處方中藥。另外要保暖,可熱敷腹部,還吃粥,以便出汗。可以喝普洱茶和陳皮生薑茶,這些都能幫助袪寒化濕。」我說。

 

  「中醫又如何預防溫疫?」Angela問。

 

  「《內經》提到要『避其毒氣』,所以戴口罩、勤洗手,這些和古人的看法沒有衝突。預防勝於治療,《內經》十分重視正氣,『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以平日要早睡早起,飲食有節,身體強壯,才能增強抵抗力。

 

  現在天氣稍為回暖,我們可以煲強脾肺的時令湯水。溫疫都會侵犯肺,我們可以吃白果。白果,性平,味甘、苦、澀。有毒。白果入肺經,有斂肺定喘、止帶、縮尿的作用。杏仁都是好選擇,性甘,味平,能止咳化痰、潤肺下氣。健脾可選紅蘿蔔和腰果。紅蘿蔔性平,味甘,入脾、肝、肺經,能下氣寬中、健脾消食、化痰。腰果性平,味甘,入脾、胃、腎經,功效包括補腦養血、補腎、健脾、下逆氣、止久渴。祛濕方面可以選粟米,性涼,味甘鹹,入腎、脾、胃經,有健脾和胃、補虛損、除煩止渴、利小便之效。」我說。

 

  「感染了也可以飲嗎?」Angela問。

 

  「發熱時飲食宜清淡,吃白粥和退燒優先。熱退後胃口恢復可以煲此湯。當然也可視之為時令養生湯水。」我說。

 

下頁睇「白果杏仁腰果紅蘿蔔粟米豬骨湯」點睇

 

CONTINUE READING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