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

肌少症

肌少症

石鏡泉、吳國雄
健康快車

  現代人重視三高對健康的危害,瞭解超重、肥胖對身體的影響,卻忽略了潛滋暗長,悄悄危害著老年人的健康以至生命的肌少症。肌少症(Sarcopenia),又稱肌肉衰減綜合症、骨骼肌減少症或少肌症等。

 

肌少症是一種疾病

 

  肌少症是與增齡相關的進行性骨骼肌量減少、伴有肌肉力量和/或肌肉功能降低。肌少症被視為老年性疾病中的一種,具有較高的發病率、進展隱匿、漸行加重、不良影響廣泛等特點。鑒於其在老年人群中高度流行,對健康的影響重大,肌肉衰減症已於2016年正式入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表(ICD-10-CM,代碼M62.84)。

 

  肌少症(Sarcopenia)最早在1989年由Rosenberg提出。常見於老年人、體力活動缺乏者、慢性疾病患者及各種惡性腫瘤患者,與衰弱、跌倒、失能、生活品質下降、死亡等不良結局風險增加密切相關,並帶來高額的醫療費用和經濟負擔。歷年在多方面研究顯示,肌少症患病率從3%到31%不等。據統計,年齡在60-70歲的人群中,肌少症的發病率為5%-13%,80歲以上的發病率則高達11%-50%。年齡愈大,肌少症發病率愈高,伴隨的疾病也愈嚴重,如老年衰弱、惡性腫瘤患者的惡病質、少肌性肥胖等。在我國的西部地區,農村老年人較城市老年人更容易患肌少症。

 

急性與慢性

 

  需要強調,肌少症並不是老年人專利,年輕人同樣會受其威脅。醫學界最新共識,肌少症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1、急性肌少症:肌肉衰減症持續時間少於6個月,與急性疾病或創傷性疾病相關,例如車禍嚴重創傷、重大外科手術、曾入住ICU等。

 

  2、慢性肌少症:肌肉衰減症持續衰減時間大於6個月,常見於慢性潛伏性疾病,增加身體活動失能和死亡率。肌肉衰減綜合症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唯只確知關聯到眾多因素引發,和發展密切相關;其中個體內在因素包括老齡化、內分泌功能變化、骨骼肌去神經支配、體力活動量下降、營養失衡與基因遺傳等,外在因素則包括各種原發疾病和全身慢性炎症,各種因素間相互影響,促進疾病的發展。

 

人老腿先老

 

  人的身體給皮膚和肌肉包裹著,皮膚是保護膜,肌肉則意味力量,意味貯存著生命力。由此可意識到肌肉貯備的重要性,在年輕時通過擷取足夠營養、恆常運動鍛煉等方法,積極提高肌肉和骨骼的峰值。

 

  20歲時爬7層樓步履矯健一步能跨兩個台階,80歲時爬3層樓兩腿沉重拖不動,氣喘噓噓,人老腿先老。

 

  研究發現,老齡化肌肉衰減時下肢力量降低明顯超過上肢;伸肌衰退明顯超過屈肌,膝關節伸肌力量的下降為55%-76%,肌肉力量下降超過肌肉體積的衰減。

 

肌少症

肌少三部曲:力弱-肌少-失能

 

  一般人關注飲食不當會吃出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老年人,因為飲食不當或疾病等原因,直接間接的為肌少症製造條件,不自知的遭受肌少症的折磨與困擾。

 

  老年人是肌少症的高危人群,肌少症不僅導致老年人活動能力降低,步速緩慢,走路不穩,行走困難,行走、登高、坐立、舉物等各種日常動作完成有困難,同時更增加了老年人殘疾和喪失自理生活能力的風險,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素和健康壽命。

 

本文部分圖片/影片/文字來自網絡,如涉及來源或版權問題,請聯絡本網。

本文所述各方劑旨在討論用,讀者不宜罔自配服,務必請教註冊中醫師。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