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3/2014

老叟與小孩的肖像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白水

    白水

    白水(1948-)廣東南海人,澳門出生,香港長大。羅富國教育學院畢業後到中大崇基學院讀哲學,1977年畢業後獲法國政府獎學金到巴黎學習,修讀新聞從業員課程、翻譯、哲學(美學)。一直停居巴黎。名片上自我介紹:西洋文化史,博物館講解員。 

    Art Walk@Paris

老叟與小孩的肖像

Portrait d'un viellard et d'un jeune garçon

木板丹培拉(蛋彩) 62cm x 46cm

畫家:吉蘭達約  Ghirlandaio (1449-1494)

全名:Domenico di Tommaso Bigordi

畫成於1490

展藏於羅浮宮德農館一層大長廊第五室

 

  畫中一老一幼,老的慈祥、幼的天真。老人與小孩都是穿紅色衣服的。紅色吸引不少中國遊客在它面前停步,我們對紅色有種特別喜好。但在西方,紅色不代表喜慶;紅色是危險、禁止、甚至跟死亡拉上關係。天主教的樞機主教穿一身紅色的制服,那不是喜慶,而是用紅色來告訴教眾——他們願意用鮮血來保衛教會。許多畫中的耶穌,穿的衣服總有紅色,象徵他要受苦難。有些畫史家說這是祖父與孫子,那只是種很有人情味的猜測,找不到文字記錄畫中人物的關係。吉蘭達有三張畫在這長廊,放在一起,這幅是左邊最細的一張。

 

  老人的面部皮膚顯出他歷經滄桑,而小孩散發出生機勃勃的氣息,老人頭髮的稀薄與小孩濃密的髮絲對立。老人有病,是末期的痤瘡丙酸桿菌做成的大紅鼻子。小孩出神地望著老人,無言,老人滿懷心事地凝視著小孩,不覺紅顏成白首,透出一種光陰流逝,無法追回的感覺。窗是開啟的,但外邊的世界有點不真實;真實的肖像與不真實的自然物矛盾地存立著。為甚麼窗外世界近乎虛幻呢?這牽涉到中世紀的符號,人們認為人死如踏過窗到另一世界,到那我們不熟悉的世界。

 

一般估計是吉蘭達約的肖像,在一幅三王來朝畫中,現存意大利。

 

  吉蘭達約,原名很長,吉蘭達約是他的綽號。ghirlandaio意文意思是從事專做女性頭髮花飾的行業的工匠,自他的父親那一代,他們家人都是從事這行業,到他那代,人們乾脆用行會名去稱呼他。在當時的佛羅倫斯,他和他的兄弟開的工藝工場頗有名氣,顧客來自有錢家庭、商會、教堂、特別是麥迪奇家族中人。他留下頗多教堂壁畫及肖像畫,有不少是與徒弟們一起繪製,工場式製作。當時油畫正在意大利流行,但他始終沿用古法,用蛋彩,沒有用過油畫技法。畫風比較嚴肅、拘謹、甚至近乎生硬,唯獨這幅「老叟與小孩」例外,比較富感情;但仍是沒有笑容。中世紀以來,笑是視為不夠莊重的表現。

 

  吉蘭達約只活了四十五年,這幅傑出作品是他四十歲後為某買主繪製的,很有可能是為一有錢人紀念祖父之作,是一種追憶和默想。那年代的人依稀仍會追述上一世紀出現過的黑死症;十四世紀中的那次瘟疫將佛羅倫斯人口減了一半。這時期,麥迪奇家族重新掌控該地區,大力投資藝術,粉飾太平。許多能流傳到今天的傑作就是在這時期產生。米開朗基羅(1495-1564)曾拜吉蘭達約為師。當時米開朗基羅十三歲;十三歲算是遲開學的學徒,一般是十歲開始,七年滿師,若得行會接納便可自立門戶,這些都是有嚴格行會規範的。

 

  有這樣的一個流傳已久的故事:話說當米開朗基羅被好友帶到吉蘭達約面前,請求入門學藝,師傅問:「你的家庭一定可以過得去,你的父親可讓你去學藝術而不需要你去賺錢幫家?」

 

  米開朗基羅坦白回答說:「不是呀,每次我的父親聽到我要去學藝術,他就揪我。」

 

  師傅問:「難道你跟我學師,他就可饒你。」

 

  米開朗基羅理直氣壯說:「我父親說,只要你肯給我工資,逐年提升,那就可以跟你。」

 

  吉蘭達約第一次遇到有人要收錢學師的要求,終於破例地這樣收了這個名徒。但米開朗基羅只留在他身邊一年,第二年就被麥迪奇包下,去攪倣古雕塑。在這方面,米開朗基羅創造出空前,可能也是絕後的許多偉大作品。畫也有不少傳世之作。

 

  吉蘭達約的人品好,深受行家尊重,他被描繪為溫和、慈祥、智慧,如他的畫流露出的脈脈柔情,對生命的期望,可惜,早逝,只有四十五歲。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香港好去處推出小紅書版!立即追蹤@通仔GoGoGo 以獲取最新情報!► 即睇詳情

我要回應8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Comment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jutice發表於 2014-3-17 04:46 PM
  • #9
  • 「老叟與小孩的肖像」,最令人矚目竟是老叟的鼻子,大得誇張,長滿凹凸酒米,仿似苦瓜,這是我的直覺,恕對畫家不敬。

    至於下幅三王來朝那位男士,皮光肉滑,眉梢嘴咀,竟找到昔日張國榮的影子,又是我膚淺之見。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白水(作者)發表於 2014-3-14 06:30 PM
  • #8
  • 回覆 #2 亞扁媽媽


    罗浮宫只有两尊他的傑作。基本上他的作品在法国不多,但他两个学生,Primatice 和Rosso法王法蘭西一世裝饰楓丹白露宫。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带進法国。
    布鲁日有尊聖母抱仔像是他的有名作品。电影Monument men也可看到,是二戰中搶救的文物。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白水(作者)發表於 2014-3-14 06:17 PM
  • #7
  • 红色在今天世界一体化趨势下,红色也用於喜庆場合。在法国,红色自法国大革命後漸成颜色中重要角色,但蓝色仍是名星。当下一群年青人走在一起,蓝色仍佔主流。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白水(作者)發表於 2014-3-14 06:08 PM
  • #6
  • 白水2014-03-14 17:51:40多谢各位。
    我查阅北京大学的西方美朮史十五讲,提到”米开朗琪罗13㱑時由父亲安排下跟一位画家学画....”
    連名字都不提,自然没有介绍他的作品。
    是的,吉兰達在中国不是有名的画家。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ET發表於 2014-3-14 02:48 PM
  • #5
  • 原來在西方,紅色不代表喜慶而是危險、禁止、甚至跟死亡拉上關係。不說真的不知,見奧斯卡也鋪紅地毯,還以為在西方紅色也代表喜慶呢。入境不問俗真的很易撞板。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Shulin發表於 2014-3-13 10:37 PM
  • #4
  • 很詳盡的解構,增長了對中世紀畫作的認識!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juicymeii發表於 2014-3-13 07:14 PM
  • #3
  • 初看吉蘭達約的肖像,我以為是普通富裕人家畫像,殊不知原來他是米開朗基羅的師父。米開朗基羅的技術出眾,在意大利看過很多他的雕像、畫,令我嘆為觀止。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亞扁媽媽發表於 2014-3-13 02:11 PM
  • #2
  • 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沒有多少件在法國的畫廊/博物館吧?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The Craft of Time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