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2016

樂園中,「死亡」也是存在的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白水

    白水

    白水(1948-)廣東南海人,澳門出生,香港長大。羅富國教育學院畢業後到中大崇基學院讀哲學,1977年畢業後獲法國政府獎學金到巴黎學習,修讀新聞從業員課程、翻譯、哲學(美學)。一直停居巴黎。名片上自我介紹:西洋文化史,博物館講解員。 

    Art Walk@Paris

阿卡德的牧人 Les Bergers d ’ Arcadie或Et in Arcadia Ego

布油畫:0.85米x 1.21米

畫成於:1638年左右

畫家:(法)尼古拉‧普桑 Nicolas Poussin (1594-1665)71歲

現展藏於羅浮宮黎賽留翼二層14室

 

  普桑可算是法國古典主義最重要的畫家。羅浮宮有專廳展覽他的作品,油畫達三十九幅,素描六十多張,那都是路易十四世時期的宮廷藏品。

 

  在前年介紹「普桑自畫像」曾提過他的一生活動基本上在羅馬。路易十三世時期權重一時的宰相黎賽留樞機主教,千方百計將他弄回巴黎,給予很高待遇;據普桑寫給友人的信,他說分派的工作室在羅浮宮花園內,樓高三層,九間房,當然有大廚房及馬房及工人房,信中也說很滿意;畫院還派六十人聽他使喚,裝修羅浮宮的大廊拱壁畫。但這段日子是他一生創作最差的一段,後找藉口說夫人病在羅馬要回去看看,就此一去不回,黎主教不久也死去,老闆路易十三也跟著去了,從此普桑安心在羅馬畫他喜歡的東西。

 

  羅浮宮前館長Rosenberg做過一本普桑畫的清單,他答應過在他去世前寫普桑畫的介紹,他是在2007年說的一番話,現已2016年,我真期待他的專著面世。羅浮宮的幾任館長,行內對他最尊敬,主要是「有料」。其餘幾位都是技術官僚為主,羅浮博物館愈搞愈向市場趣味傾斜。

  這幅「阿卡德的牧人」可算是普桑最為人熟悉的一幅油畫,也是很難作出任何終結定論的畫作。

 

  主題是:Et In Acadia Ego .拉丁文,大意是:就算在阿卡德,我(死亡)仍在。

 

  阿卡德是古代詩人幻想的世界某角落的樂土,那裏的人無憂無慮過活、沒有鬥爭、沒有饑餓、沒有股票的上上落落。牧羊人在空氣清新,彷佛有音樂陪伴地自由自在地做活。但「死亡」仍在,終有一天要死。

  畫面三牧人,在阿卡德這麼幸福的地方也發現墳墓,上面刻有Et in Acadia Ego預告,人總有一死的,無可避免。右邊的神仙或普通婦女,伸右手輕輕放在穿紅衣的牧人的肩背上、牧人手指向難明的符號,正凝望那很有氣質的女士。看,他們面容並沒有絲毫怖憟的感覺,左邊的好像是帶笑容。

  訂購畫的人,一般認為是Rospiglios樞機主教,後來成為教宗Clement IX。據說,當時主教請普桑畫一幅默想「死亡、墳墓及時間」的作品。普桑擅長用形象寫詩,這幅畫,如他其他許多作品,都是在寫詩,甚至有道德教化的味道,他的作品很耐看。

 

  畫呈現訊息:死亡在前面等著我們,人要學會怎樣正面對它。

 

  新年的互相祝賀、說聲新年快樂!但究竟有甚麼含義呢!若人已快樂,則不需再祝賀,正如數學天才去應試,明知他一定無問題,又何必祝他考試成功呢?

 

  在祝賀後面,隱藏著欠缺,不足。

 

  其實人生是苦是樂,那是很主觀的。東方智慧認為人生是苦的,故離苦就是樂。西方文化中的中世紀基督教文化也把人生看成渡過「涕泣之穀」;現代人去尋快樂,比較是外向的、平靜是福是樂。在普桑的畫上我找到同聲同氣的想法。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中國對美關稅措施實施反制,同樣加徵34%關稅,據報亦不會批准TikTok分拆出售。你是否支持?►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9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Comment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Elly_668_Wong發表於 2016-1-11 11:57 PM
  • #9
  • 八年多的時間,可以長不算短,著作還未確定,很可能再要等待更長的時間才可以面世。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doraemonAAA發表於 2016-1-10 12:55 AM
  • #8
  • 呢個畫家都有成百畫畫作,好厲害,仲係全部放係宮廷珍藏添。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jutice發表於 2016-1-9 03:33 PM
  • #7
  • 更正#6

    死亡,對於我來說,是生命的 take2,今生不能圓的,希望下世能償。

  • 引用 #6 jutice 發表於 2016-1-9 12:10 PM

    死亡,對於說我,是生命的 take2,今生不能圓的,希望下世能償。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jutice發表於 2016-1-9 12:10 PM
  • #6
  • 死亡,對於說我,是生命的 take2,今生不能圓的,希望下世能償。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etang8發表於 2016-1-8 09:58 AM
  • #5
  • What a hypocrite ? posting rubbish responses.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ctang8發表於 2016-1-7 11:37 AM
  • #4
  • I really love art pieces which make me think. While I am thinking, I get peace.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ctang8發表於 2016-1-7 11:34 AM
  • #3
  • 有生就有死。兩者都不能掌控。

    怎麼樣活,就有所決擇。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ctang8發表於 2016-1-7 11:28 AM
  • #2
  • 有苦才有樂,有樂才有苦。平靜是休息和發酵過程,孕育之後的苦與樂。長久的平靜不是真正的人生。

    只要不執于苦,不執于樂。平和之心最重要。知易行難。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