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4/2018

藝術與商業是相愛相殺?藝術家的兩件謬論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Bosco Hong

    Bosco Hong

    以藝術收藏為主導的投資公司Artillector的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在這裡,我們不談風花雪月,只談藝術市場。

    遊於藝

    逢周三更新

  三月底有報紙出藝術特輯,訪問了幾位年輕藝術家,談談他們對藝術博覽風靡全港的看法。結果是一面倒的抗拒。

 

  拒絕入場參觀藝術博覽的理由很簡單:一是藝術不應和商業掛勾,二是藝術家最重要是做好自己,不必理會別人的作品如何,毋須關注藝術潮流的走勢。

 

  為甚麼很多藝術家要將藝術和商業對立起來呢?是因為覺得銅錢腥臭,而這種臭會沾污了藝術家的清高?但為甚麼當有人希望你無償地創作時,又會寫文章謾罵,說藝術家也要吃飯,給予報酬是應有尊重?

 

齊白石的名言是「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請照潤格出錢。」即是好友與否,索畫請磅水。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簡單來說,就是君子愛財很正常,最重要是取之有道。藝術創作本來就應具價值,談論畫價並非羞恥之事,反而應談論而不談論,才是自我丟臉,自己讓自己的創作一文不值。

 

  別人的作品到底是否值得天價,那是別人的事。你可以用你的眼光評論別人的藝術作品,但商業運作就是互相交換東西,買賣雙方你情我願,正如有人想收藏你的作品,當然你有權可以選擇買家,但始終還是會有報酬交換,可以是金錢,也可以是一頓飯,這就是商業。

 

  當然如果你是草間彌生,擁有萬分之一的天賦條件,加上未當藝術家之前已有人賞識的萬分之一機會,就像石油輸出國,自有人叩門找你生意,也自有人替你打理一切商業事務,甚至可以關起門自我修練,不必理會藝術界中各種事情。

 

年輕的草間彌生已被外國藝術界所賞識

 

  但如果你不是草間彌生,我還是建議作為藝術家的你,多留意藝術界發生的二三事。不是要你去遷就市場,而是隨時把握機會與潮流,展現你的才能。

 

  李嘉誠在地產起家之前,是從事塑膠生意。他之所以擁有「塑膠花大王」的稱譽,是因為他從外國專門講述塑膠行業的雜誌《Plastic》中,發現意大利有地方出產塑膠花。他觸覺到,不必打理且歷久常新的塑膠花,將會是日事愈來愈繁忙的香港人所鍾愛。

 

  從沒有製作塑膠花的技術,到遠赴意大利拜訪學習,將技術發展至純熟,再搶先老牌英資百貨公司連卡佛發佈推出。因為他知道未來市場方向,在不改變初衷下把握機會,使他名利雙收,為日後邁進地產界而準備。

 

  留意環球藝術市場,對藝術家的生命特別重要。因為你站在香港,香港人未必欣賞你,但如果你走出外國,可能另有一遍天。現在你足不出戶,通過各種藝術博覽會,加上國際拍賣行與畫廊的投入,再閱讀相關雜誌,輕易就能掌握環球藝術動脈。何況網絡發達,若你把握時勢與機會,隨時找到鍾情你的收藏家。

 

  這是香港給予我們的天賦,而藝術家卻捨已之長。當然明白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僅此祝他們好運。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身體唔舒服查唔到原因?周身痠痛疲累?可能係患有心身症!點解原生家庭會長時間影響一個人?點樣脫離循環?► 即睇

我要回應

版主留言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