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5

台北新崛起的生啤文化 啜飲室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Text: Wilson Lee Photo: Wilson Lee / 網絡相片

  於台北東區的一條清靜細巷內,兩旁都是平常不已的住宅大廈。

  但這條街道卻隱藏了不少有趣的空間,例如雜誌圖書館「Boven」。於「Boven」旁邊,有一個對外開放的空間。店面沒有特別的招牌,店面靠著幾輛摩托車,幾個大酒桶。裏面只擺放著幾張大型的Communal table,牆身掛著藝術家的畫作。驟眼看還以為這是一個畫廊。但是到了晚上,這裏突然會變得人潮湧湧,客人手裏都拿著白蘭地酒杯,依傍於中間的Communal table暢談。這裏沒有電視,沒有強勁節奏的背景音樂。這裏有的,是店主們精挑細選的生啤酒,以及一個新的啤酒文化。

室內佈局有如一個藝術廊,十分工整整齊。除了西裝客外,還有不少的文人書生到來光顧。每天一到六點,這裏便會擠滿了喜歡一邊談天,一邊品嘗啤酒的客人。

  「啜飲室」是Han及其他店主共同創立的一個項目。希望將生啤酒文化帶來台灣。但相比起成熟的咖啡,生啤酒文化在台灣還只是起步的階段。要將這股熱情感染其他人的確不容易。甜度、苦澀度、酸度、泡沫密度這些內行人的用語要轉化成為一種生活態度的確需要店主們不停的推介。長吧枱後面的牆身安裝了20個生啤酒手把,每一個手把都是由店主於世界各地精心挑選的生啤酒品牌。而啜飲室再進一步的,就是不斷與客人進行溝通,了解本地人的口味,20個生啤酒的品牌會定時替換。客人對於生啤酒的認知度提升的同時,啜飲室的生啤酒藏庫亦見精闢。

  店內的生啤酒來自世界各地,而尊重本土產業的店主們當然已經預留了其中幾個位置給台灣在地的生啤酒!每個手把頂部特別由台灣本地設計師朋友鑄造,猶如一個個的藝術品。吧枱後面是一個大型的冷藏室,安裝了由美國運送到來的氣壓設備(Micro Matic)。每一種啤酒的泡沫密度都能夠運用這個氣壓設備作出合適的調校。

啜飲室的負責人林漢傑先生(Han)。從前居住於三藩市,曾從事餐飲業。今天希望將生啤酒文化帶到台灣,並且必須是做得徹底,做得對。這是對於推廣精釀啤酒文化的一個堅持。

Han為我們特別推介的三款生啤酒。左起,美國西岸Anderson Valley的Blood Orange Gose,台灣本土的55th Street Session IPA以及德國的 Weltenburger Kloster Dunkel。

  何謂之好?一切都很難有一個定案。相信到啜飲室的客人,未必每一個都懂得精釀啤酒的奧妙之處。但是每到下午六時之後,這裏便開始變得熱烘烘的。店舖不需要提供娛樂,也不需要強勁的音樂,大家亦能陶醉其中,把酒暢談。這是啜飲室的魅力之處。一個能成功聚集到人的地方,需要的就是這份吸引人的誠意。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