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2014

蕭紅 書寫亂世中的人性尊嚴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馬靄媛

    馬靄媛

    曾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項目經理及中文新聞寫作課名譽講師;職業訓練局高級傳媒主任及編輯;《香港經濟日報》及《明報》首席記者,擅長撰寫專題及人物訪問,醉心文字世界,相信知識可豐富心靈、啟迪人生。著有《這個記者夠彆扭》人物訪問集及《愛是不能埋-謝婉雯傳》。 

    世界在讀什麼

    逢周三更新

  姑勿論大眾是否喜歡許鞍華的電影《黃金時代》,蕭紅的藝術精粹,都在她的文字中。蕭紅的作品永不過時,因為都在述說中國人命運的生死循環。

 

  蕭紅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呼蘭河,1942年病逝於香港,31年的短暫生命;經歷幾段離離合合的戀情,她的作品,都和中國偏遠地域的貧苦大眾的生活有關,特別著墨於女性的悲慘命運。她由魯迅作序的成名作《生死場》,和死前寫於香江的《呼蘭河傳》,鮮活地勾勒了動亂流離的生活裏,小鎮農民和女性頑強的生命力。

 

《生死場》農民生存意志

 

書名:生死場

作者:蕭紅

出版:生活書店

 

  《生死場》是蕭紅早期創作的巔峰之作,奠定她抗日作家的地位。魯迅於序中說:「然而北方人民的對於生的堅強,對於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

 

  胡風的〈讀後記〉:「至於還想要知道一些關於在滿洲的農民們,怎樣生,怎樣死,以及怎樣在欺騙和重重壓榨下掙扎過活,靜態和動態的故事。」

 

  全書17個章節,如麥場、屠場、加租、刑罰、年輪、革命、進城、告別等,刻劃了中國東北農民艱苦無告的生活,他們終年「背向藍天,臉朝黃土」地幹活,以致肢體變形,有的婦女生下畸胎;讀來滲著深沉的悲哀。

 

  老百姓順應天命,各有生存之道。如〈麥田〉一章,寫王婆訴說她曾把三歲的孩子摔死,卻沒淌過一滴淚,因為麥子收成比養下孩子重要。而村中美麗動人的月英,因生病癱了,被丈夫虐待,弄得白眼珠和牙齒變綠色,頭髮燒焦了似的,像頭患病孤獨的貓兒,最後被唾棄致死。蕭紅對小人物刻畫之深,以他們的故事諷刺現實的殘酷。

 

  鄉村婦女,有被姦污的;服毒致殘的;被日本人殺害的;難產瀕危的,書中沒有血和淚的控訴。死神時刻招手,但一幕又一幕反映小人物如何堅強地掙扎。寡婦金枝進城找生計,歷經艱辛,她總結道:「從前恨男人,現在恨小日本子,最後恨的是中國人。」生死場上,她們仍有思考的自由和為生存而苦拼的自由意志。

 

《呼蘭河傳》鄉土人文面貌

書名:呼蘭河傳

作者:蕭紅

出版:風雲時代

 

  蕭紅的一生,由逃避封建婚姻離家出走,便踏上流離失所之路。她差點被賣進妓院;忍心遺棄自己的骨肉,饑餓貧困中,她只求一處安靜的寫作空間,筆下的小人物都像她一樣,在亂世中苟且存活。

 

  蕭紅死前一年在香江寫下《呼蘭河傳》,遙寄對故鄉的思念,如她所說,不是甚麼「幽美的故事」,只是「充滿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便記在這裡了。」

 

  全書共七章,每章情節起伏有致,貫徹她對老百姓悲天憫人的態度,但較之以往《生死場》、《商市街》等作品,更具有獨立自主的精神。

 

  荒涼貫徹了蕭紅對故鄉的回憶,她描寫兒時老家的院子,四時的變化和色彩,人的生老病死隨大自然的時序,但也有傳統封建閉塞的氛圍下,始終逃不掉的個人宿命。

 

  《呼蘭河傳》部份情節,活像一部恐怖小說。當中描寫吃人的禮教,民智未開,人的愚昧如何置人於死地。如老胡家團圓媳婦的故事;她光著身子被丟進熱水中三次,以集體「跳大神」的方式,替她驅病驅邪靈。但最後,團圓媳婦還是被弄死了。

 

  蕭紅筆下「卑瑣平凡」的生活,其實就是中國人的寫照;面對被風雪轟裂的大地,嚴苛的試煉;飽遭背叛的愛情;人自然有她頑強的生活方式。「逆來的,順受了」;「就風霜雨雪,仍舊在人間被吹打著。」

 

  在生死邊緣中掙扎求活,其實也是抗命的方式。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當局料聖誕新年期間逾1300萬人次出入境,較去年同期大增。你對本港聖誕新年市道是否有信心?會否出境旅遊?►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