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3/2014

甘地的非暴力主義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這星期介紹印度聖雄甘地關於非暴力抗議運動的論述:「非暴力意味著人可能有的完全的自我純潔化。一個不使用暴力者所掌握的力量總是大於假如他使用暴力所擁有的力量。非暴力決不會被打敗。」

 

  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人們尊稱他為聖雄,他在20世紀上半葉以「非暴力主義」的抗爭方式,帶領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邁向獨立。

 

  甘地的非暴力主義,是一種社會政治哲學。甘地試圖用它來解決社會政治的各種矛盾與紛爭,解決人與人、團體與團體、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爭端與衝突。這種非暴力哲學既繼承了印度傳統宗教與倫理學說,又吸收了許多西方現代政治哲學和人道主義思想,可以說是一種東西方思想的融匯。

 

  甘地深信人的本性是善的,神性就在你的心中,因此他才主張通過非暴力的手段,即愛的方式,去感化和喚醒人的內在善性,從而使惡人改惡從善,使犯錯誤者改邪歸正。這是前面引述的第一句。

 

  甘地強調「非暴力」的鬥爭絕不是弱者的行為。非暴力代表的是強大,而暴力在本質上才是虛弱的表現。一個心理虛弱、缺乏正義的人,才具有恐懼感,才會採用暴力的方法去對待別人。相反,只有一個正義在身,視死如歸的人,才敢於運用非暴力或「堅持真理」的方法,去戰勝一切邪惡。真正的強大不是暴力,而是非暴力。這是上引第二句的意思。

 

  甘地認為這種「堅持真理」的原則是永恆的和戰無不勝的。「這種力量對於一切暴力、專制、非正義來說,就像是光明對待黑暗一樣。」這是上引第三句的意思。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Jazz Up Your New Yea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