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1/2018
用世界文明解讀《道德經》
《道德經》,相傳是公元前6世紀初至5世紀初,即春秋戰國時期李聃的哲學著作,全文5262字。
老子學説其後被莊周、楊朱等人發展,後人奉為道家學派。《史記》中曾記載孔子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天人合一、清靜無為的統治理念。有學者認為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16世紀開始,隨著法國、意大利、比利時等國的傳教士來到中國,《老子》一書從此傳至歐洲。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許多西方哲學家、政治家、科學家推崇老子思想,例如日本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認為:「早在二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經預見到了今天人類文明的狀況,甚至已經預見了未來人類文明將要達到的狀況。」老子思想,對現實的意義是:科學技術的發展造成人與自然愈來愈疏遠的現狀深感憂慮。
兩千多年來,對《道德經》有許多不同的解讀,包括西方學者的解讀在內,大都認為這是中國古代獨有的影響深遠的哲學思想。哈佛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著名學者楊鵬新近出版了一本書,名叫《楊鵬解讀<道德經>》,在眾多解讀《道德經》的著作中,可謂別具一格。它把《道德經》置於人類思想史的發展框架中進行分析考察,在世界多元文明的視野下,揭示《道德經》的深層結構,闡釋老子深刻的思想和智慧,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把《道德經》深刻的思想,進行了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現代性轉換,讓普通讀者也會感到易知易行。
作者楊鵬,先後出版過《東亞新文化的興起》《老子詳解-老子執政學研究》、《上帝在中國源流考》等六本專著。他在美國出版的《道德經》英譯本,被哈佛大學中國哲學教授普鳴(Michael Puett)評價為「神奇的成就」。
2017年12月6日,北京萬聖書園舉行了《楊鵬解讀<道德經>》研討會,中國民間解讀《道德經》的重要學者,包括 《血酬定律》《潛規則》作者吳思 ,都到場並對這本書給予高度評價。吳思認為楊鵬這本書為中國文化的「援西入道」提供了一種方式,「援西入道」即是援引西學引入道學的意思;北京大學學者楊煦生認為,楊鵬從基督教基本價值觀的議題上提出老子問題,這是目前學院派學者沒有達到的一個水準。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王建勛認為這本書,是《聖經》和《道德經》的對話,或者是基督教和《道德經》的對話。在分析《道德經》裏面的語句時,心裏一直裝著《聖經》的語言,試圖在二者之間找到一些關聯。
楊鵬這本書,沿著《道德經》宇宙觀與治理觀的高度統一的路徑,從老子充滿詩性的哲學進入治理方略以及我們日常生活中諸多問題的深入探討,讓人真切領會老子的思想魅力,迅速掌握要義,並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運用。從「無為而治」的宇宙觀、哲學觀,到達無為而治具體操作的層面,深入地分析,對今日任何企業機構的管理者或創業者,都極有指導作用。
楊鵬認為,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大宇宙觀:一個是經驗主義的宇宙觀,就是《周易》所講到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意思就是這個世界是一個尊卑貴賤的等級秩序。這個觀念支配了中國的政治哲學,也支配了中國的倫理,儒家就是這個思想。孔夫子講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為政者,指一切政治領導人。為政者本於道德,得到民眾擁護,譬如北辰之得眾星圍繞。「共」與「拱」通用。對孔子來說,宇宙的特徵第一是等級制的,是「天尊地卑」的;然後是「中心邊緣」的,像北斗一樣,眾星環繞北斗旋轉。這是中國主流的宇宙觀。以尊卑有別的宇宙觀與世界交接,就沒有辦法建立一個平等自由的社會。
楊鵬在《道德經》中發現一種與「尊卑有別、中心邊緣」截然不同的宇宙觀。《道德經》有一個太極圖,太極圖不是一個上下尊卑結構,也不是中心邊緣結構,而是一個制衡結構。太極圖裏不講男尊女卑,因為陰陽是平衡的。《道德經》第42章所講的對宇宙的認知,跟剛才講的儒家的「天尊地卑」很不一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首先是有一個力量把宇宙萬物持續不斷地創生出來,而且這個力量是獨立而不改的。它超越一切、沒有任何東西任何人任何權力能夠支配這種創生的力量。
「道可道,非恆道」,道就是持續不斷地創生。
《道德經》強調道不斷創生的力量,接下來就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意思是陰陽相負相抱,不斷地競爭,相反而相成。這是一個很特別的力量,超越我們的計劃,是相反相成而形成的力量在支配著宇宙的運行。
《道德經》的範式是,第一獨立,第二創造、創生,第三是制衡。一個金字塔秩序或一個尊卑有別的秩序,認為發生競爭就會衝突,就會亂;因此不希望有競爭和衝突,因為一放就亂。《道德經》告訴我們「沖氣以為和」,競爭最終會進入平衡,而且這個平衡點天天在動。這邊在創生,那邊在競爭,然後形成平衡點,這是一個自然過程。老子整個宇宙觀,對人間社會的意味就是:要對一切創生的東西予以珍惜,對競爭的秩序予以保護,這樣最終才能出現「和」。
《道德經》是關於如何約束君王、把君王踩在腳底下的書。老子認為,雄才大略的君王往往最傷害百姓。
《道德經》說:「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我」指君王。要知道民眾是可以自己富裕起來的,是可以自己變好的,是可以自己走向正道的,是可以自己回歸自然質樸的。因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這種天道自然存在於每個人身上。
治理天下者,要知道只有當朝廷「無為」、「好靜」、「無事」時,老百姓才能「自正」,朝廷「無欲」時,老百姓才能「自樸」。當百姓不被朝廷指揮、控制的時候,就是百姓能夠自由自主的時候。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楊鵬解讀《道德經》
作者:楊鵬
由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出版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