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2013

父母肯講性,點解子女唔想聽?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古錦榮

    古錦榮

    社會科學(輔導學)碩士、註冊社工、認可性治療師、認可催眠治療師,認可身心語言程式(NLP)執行師、MBTI十六型性格認可施測師、性格透視(Personality Dimensions)課程認可導師,曾先後從事家庭及婚姻輔導、男士輔導、童年創傷輔導及性治療服務。

    在輔導室內與人談情說性已廿載,仍沒學識甚麼人生大道理,只曉得睜開心眼去細味每個生命故事的起伏與掙扎、失落與盼望。和諧情性關係不是靠想像而得,而是一步一腳印的建立起來,要用心和力去培養,而非當作夢的去追求。

    若您有關於情性關係的問題或諮詢,可發電郵查詢。

    性治療師手記

    逢周一更新

  我們經常鼓勵家長向子女灌輸性教育,但當家長想講時,子女又是否想聽?

 

  最近有調查顯示,受訪問的中二至中五學生性知識來源依次序為學校、互聯網、影視媒體、書籍雜誌,最後是家長。如果不能洞悉想講與想聽的落差原因,推動家庭性教育將會是個空談。

 

  我曾經問過30多個中三、中四學生與父母談性的經驗,他們的回應與調查結果接近,認為父母不是一個理想的談性對象。他們部分意見和經驗節錄如下:

 

  「唔夠直接同深入,保守,唔夠開放。」

 

  「有啲問題(如同性戀),講得好隱晦,好似唔多想講。」

 

  「好少傾性行為嘅嘢,有時都未清楚件事係點,就淨係叫我唔好做,要諗清楚後果同責任。」

 

  「佢哋一個人講哂,我淨係喺度聽。」

 

  「試過傾拍拖嘅嘢,佢哋就淨係講唔好影響讀書,都唔係同你傾拍拖戀愛嘅嘢。」

 

  「太嚴肅,唔想同佢哋講。」

 

  與子女談性的關鍵,在於掌握子女需要甚麼,而不是成年人認為他們需要甚麼。

 

  有一次,我與幾個中四學生討論性傾向問題。他們說生活中經常會用gay 和les(編按: Lesbian)去譏笑同學,但對性傾向課題的認識和了解其實十分有限,即使有疑問想提出,卻會擔心立即成別人的訕笑對象。

 

  迴避、隱藏的結果是朋輩間會嘻笑吹噓地談性,腦裏卻有很多誤解或一知半解。

 

  我和他們以「戀愛對象、性慾對象和性行對象都是相同性別」的同性戀定義作開始,由先天後天爭議,再談到性別角色、社會價值觀及尊重差異等話題。

 

  兩個半小時後,我們沒有一致結論,只經驗了一次開放坦誠、互相刺激,既可檢視和表達自己想法又能容納及尊重不同意見的思考擴展和討論空間。唯一相同的看法是他們以後會減少以gay和les去取笑別人。

 

  只要放膽聽、放膽說,懂得聽、懂得說,用心引導而不是用口訓導,家長對子女的成長發展空間,永遠都具關鍵作用。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沒有相關資料。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Jazz Up Your New Yea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