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2017
【川藏美食】爆炒、火鍋、牛肉湯!鮮嫩味濃的犛牛肉你食過未?
海拔超過三千米以上的川西,常年氣候寒冷,蔬菜在高海拔山區不易生長,所以藏餐常見的傳統美食多以羊肉、牛肉為主。曾經對藏餐的刻板印象是奶味重、羶味重的飲食為主,然而旅途上僅僅只有亞青寺的素食麵館有酥油茶供應,至於其他如糌粑、奶渣或酥油茶等傳統飲食都未曾見過,或者中國幅員遼闊,藏區飲食習慣因地制宜而不盡相同。在高地草原見過最多的動物就是犛牛,幾乎未曾見過羊群,因此以犛牛為主的菜單膳食是相當普遍,使這裏有著與其他菜系截然不同的風味。即使在路邊小攤檔、菜市場,經鹽滷切成條狀撒上辣椒的犛牛肉乾、室溫存放的鮮犛牛肉都是隨處可見,所以一路上吃得最多的就是犛牛,算是補充體力的上佳食物。
皆因犛牛富含高營養價值如蛋白質、胡蘿蔔素等,熱量高而脂肪含量低,主要是因為長年牧養在無污染的廣闊草原逐水而居,獨特的高原生態環境,生長著許多野生中草藥如蟲草等作為天然食糧,造就優良牛隻畜種,所以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肉牛之冠。而超過90%的犛牛生活在中國青藏高原,那麼你吃過犛牛肉未呢?
川藏犛牛肉外在粗曠 內裏細嫩
來到藏地旅行,筆者會選擇一些有特色的藏餐。在甘孜縣的馬爾康卓克基鎮留宿一晚,到了集餐館與酒吧於一身的四棵樹音樂藏餐吧吃飯。坐在角落的卡位包廂,桌上點燃燭光加上暗黃的柔光燈罩,台上的反射球帶點懷舊情懷,就這樣在頗有情調的氣氛之下用餐。筆者點了幾道犛牛肉的菜式,有爆炒犛牛肉、犛牛肉蓋被等。爆炒犛牛肉當然會有牛味,別以為外表粗曠、體格粗壯的犛牛,其肉質會粗糙難咬,反而肉質細嫩且鮮味突出;而所謂「蓋被」就是類似成都常見的街頭美食「鍋魁」,即烘烤過的面餅般,吃起來外脆內軟,切成幾塊蓋上犛牛肉上面,所以就叫蓋被,取其外觀形態,聽起來總是覺得有一點滑稽。其他菜式還有牛肉包子、烤土豆和土豆餅等,已經算是整個旅程中頗為豐富的一餐,在藏佛淨地連密宗允許進食的「三淨肉」都沒有。
高原限定火鍋 涮犛牛嚐真牛味
參觀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的那天早上,在賓館旁邊的喇榮館餐廳用膳,人人都在吃熱騰騰的稀飯、素包子、烚蛋等白色系列食物,無啖好食加上輕微高山反應,以致胃口不振,整個人都有點痴癡呆呆。離開五明佛學院下山投宿色達縣城,在卓克基鎮吃過熱炒菜式,當然也想嘗試別的吃法。而牛肉要吃到最重牛味,莫過於吃火鍋涮肉吃。在色達縣城裏的金馬廣場周邊,火鍋店林立,此外還有藏餐廳、中餐廳,甚至連台式仙草奶茶店都有。晚上光顧吉祥南街的一間火鍋店康巴拉犛牛館,準備大涮犛牛肉了!從端來的生犛牛肉片可見,脂肪是非常少,以清淡湯底滾出鮮味嫩肉的犛牛,牛肉纖維紋理清晰、筋肉相連入口即化,非常嫩!再夾起鮮甜入味的軟腍蘿蔔片沾醬吃,寒冷天氣下與友人暖烘烘涮犛牛肉,暖入心窩,臉上有兩團高原紅,實屬一大樂事。
最後提到最滋補的應該是犛牛肉湯鍋,鮮味突出的白色湯頭裏有豆腐、紅棗和杞子等,感覺就是一道養生湯品,夾著犛牛肉配上白飯,又或者飯碗裏倒上湯變泡飯,即使不夠吃也有白飯任添。只要走進路上的餐館,隨時又是一餐犛牛系列的盛宴,真的沒想到來到川西淨土以外,仍有啖好食。不過,回到成都再也吃不到新鮮犛牛肉,只有冷冰冰的犛牛肉乾手信而已。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