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2016
盈利復甦假設被濫用
接上文關於今年區內股票資金實為淨流入,回顧對上一次相同情況,也要數到四年前,期時合共流入了400億。對於今年,區內明顯是受惠於歐洲走資,但同一時間就仍被內地股市資金淨流出所拖累。如果看基金的持倉分布,大戶至今減持幅度最多的市場,仍是A股。
外資對中國股票品評標準相當高,既要經濟好,亦要盈利持續改善。前者只要有中央每年定下的硬目標一日,數字上的增長幾乎不成問題。剩下來就是盈利表現的分歧,認為最壞時間已過去的陣營表示,既然增長保了底,兼有低基數效應,盈利預測未來只有上調空間,沒下調壓力。可是,Sell side的論據對大部分Buy side而言,猶如自我解說,說服力不大。
經歷連續54個月的上游通縮,內地上游層面的生產物價指數在今年餘下時間,幾乎肯定會轉為正數,問題是會在10月或11月出現。但下游通脹,即CPI卻長期停留在1%水平,既然生產成本貴了,但零售物價升幅呆滯,明眼人都會看通,所謂盈利改善,目前大概僅局限於上游企業,如需求不變,下游企業是要硬食成本漲勢的影響。
從某角度而言,供給側改革成功打救了上游,特別是產能過剩行業的盈利困局,但惠及經濟與否,實不宜太早做正面結論。今年2月中後,抄底概念帶動不同股分突圍向上,資金可不斷增加,但大環境使然,炒板塊亦要炒得精明,事關盈利上調的假設,近期已愈來愈被濫用了。
轉載自: 晴報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