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2018
【情緒篇】發脾氣的藝術,就是從中了解自我
葉子僑 Bella
葉子僑 Bella
八十後媽媽,美好生活主義者,身心靈健康顧
問。曾出版《任我帆遊南半球》、創辦過本地
手工肥皂品牌Bella Sapone 及社企「區區肥
皂」。現全職專注提醒自己時刻要記著愛,努力
成為一個更溫柔的女人。
Bella vita 美好生活
每周二更新
有沒有想過發脾氣是件好事?看似天方夜譚,其實是可能的,只要你懂得發脾氣的藝術。
美國心理學治療大師Virginia Satir所創立的Satir Family Therapy Model(沙維亞家庭治療模式),就是鼓勵人從情緒中解放自己,獲得真正的自由。其中一個方法是成為表裏一致的人。當我們感到委屈、失望、憤怒的時候,我們懂得正確表達情緒,其實對自己及身邊人也是件好事。
這個治療模式當中最著名的是冰山理論(Iceberg Theory)。Satir認為人的表面行為只是露出水平上的冰山一角,由水底下深不見低的一連串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和自我等造成。要真正了解一個人的一個行為,就要了解他內在那座「冰山」。
每個人的內在冰山也極為複雜,而一個家庭有多少個人,其實就有多少座冰山。如果我們明白這一點,就能由衷對人有多一點體諒。例如孩子發脾氣(行為),是因為他感到不公平(感受),他覺得自己應該和妹妹一樣能跟媽媽外出(觀點),他想有更多時間和媽媽一起(期待)、他需要媽媽的愛和關注(渴望),否則他覺得自己沒有價值(自我)。
對症下藥,將冰山劈開
當我們理解孩子的內在冰山,就可以對症下藥,解釋為何只能帶妹妹外出,因為要去看醫生,其實媽媽也很愛他,讓他信任自己也是有價值的孩子。
但如果我們不花時間去理解孩子,當他發脾氣鬧情緒,我們就只責罵他,他內心的焦慮不安便會一直存在,久而久之便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人,這個負面想法足以影響孩子一生!
然而在處理他人的冰山之前,我們最好先了解一下自己的內在冰山。每次發完脾氣,如果我們能夠吸一口氣,然後問自己,究竟我有甚麼感受?原來感受是有很多層次及很多面向的,「唔開心」永遠不能表達我們內心的真正感受。那個感受來自我們某個想法,這個想法為甚麼會出現?我們真正期待的是甚麼?那個期待之下渴望的又是甚麼?透過向自己提出以上的問題,我們也許能了解「冰山」多一點。
如果我們真正明白自己發脾氣的原因,然後嘗試更冷靜地表達自己的期待與渴望,也許慢慢就用不著發脾氣了。
【你點睇?】特朗普指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及巴拿馬運河,你認為言論會否加劇美國與盟友間的不信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