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2014
3年開3間 老闆搞洗碗工場救行家
飲食業人手尤其是洗碗工近年嚴重短缺,月前「食肆聘洋婦洗碗」榮登報章A1頭條,受關注程度可見一斑。最近勞工處資料又顯示,全港洗碗工空缺多達400個,月薪1.4萬元仍無人問津。新正頭洗碗姐姐一句「請假回鄉」更令老闆頭痛。但有危就有機,食肆老闆看準時機,創立全港首間中央洗碗工場,日助360間食肆紓解人手荒,開業3年客戶數目狂升10倍。
本港首間中央洗碗工場有個有趣名字,叫「碗然一新」(Diwash),而其創立經過亦同樣有趣。創辦人兼董事總經理廖家寶和歐允杰表示,工場成立前二人各自擁有幾間餐廳,都不約而同面對洗碗工人不足的問題,大時大節情況更甚。歐允傑說:「洗碗姐姐經常臨時要求請假回鄉過年,餐廳短時間內又請不到人,最後惟有自己落場洗。」二人其後參加了一個培訓飲食業管理層的課程,從中得到啓發,「既然有中央食品加工工場,為何沒有中央洗碗工場?」于是他們參考新加坡、台灣洗碗工場的做法,于2011年斥資逾百萬在柴灣開設首間工場。
專利洗碗機 衛生認證
Diwash每晚都會派員到各食肆接收使用過的碗碟,然後運往工場清洗及重新包裝,並在24小時內將碗碟送回所屬餐廳。設於工廈的洗碗工場,面積約8,000平方呎。廠房內數部大型洗碗碟機並排成列,每部機器旁邊均有3名員工站崗,在「流水式工序」中分別負責置入碗碟及設定清洗程序、監察機器運作及潔淨度,以及包裝乾淨碗碟運回餐廳。廖家寶透露,當中一半洗碗碟機都是公司斥資研發,並已申請專利,其餘則與機場、大型酒店的機器一樣。
他又指,開設工場原意只爲解决旗下餐廳的人手荒,想不到引來了行家的好奇:為何二人在大時大節也如此輕鬆,完全不擔心無人洗碗?兩老闆的「輕鬆狀」成了公司的生招牌,吸引不少同行試用服務,令Diwash漸漸打響名堂,客戶數目由開業頭一年不足10個,到至今有100個客戶,當中不乏大型連鎖快餐店。
爲了應付日益增加的工作量,他們先後斥資1,000萬,於2012年及2013年在小西灣及葵涌增設兩間工場,令全公司的生產線增至6條。按每條生產線一日可處理60間中小型餐廳的碗碟計算,公司每日便可服務360間食肆。
一切看似「順風順水」,但其實二人創業初期也遇到不少挑戰,如研發失敗斷送了不少資金,亦試過工廠突然停電,所有機器不能運作,二人擔心違反承諾會影響公司聲譽,故只好親身落場通宵洗碗。歐允傑說:「一晚洗成世咁多的碗碟!」事件令他明白做生意必須有後備計劃,加速了新廠房的誕生。
至於近期的最大挑戰,莫過於營運模式引來不少人仿效,同類型工場愈開愈多,有的更不惜劈價搶客。面對激烈競爭,歐允杰認爲公司仍有優勢,暫不考慮减價。他解釋︰「工場是目前全港唯一得到ISO-22000生認證的商號,從運輸到清洗過程都非常嚴謹。擺放碗碟的膠箱會經過密封處理,每隻碗碟都會清洗最少6分鐘,其中一個步驟更以110℃沸水殺死細菌。」
社企互助 增派免費飯
二人表示,公司現階段的盈利亦將全數撥作研發大型洗碗機,亦會聘請理大工程系實習生,以年輕人角度設計新型機器,加快效率。此外,Diwash未來將增加物流人手,務求縮短運輸時間。
除瞭解決食肆洗碗人手荒,公司的成立更改善了部分弱勢社群的生計。Diwash現時聘請大約100名員工,當中超過九成沒有清潔相關經驗,部分更是聽障或智障人士。歐允杰稱,大部分員工都是居於附近的家庭主婦,受惠於彈性上班時間,她們可待子女上學後才返工,既可平衡工作及家庭,也可賺多個錢。
他們又透露,有免費向弱勢派發飯盒的社企,想增加飯盒供應量,奈何餐具洗潔問題搞不定,令計劃停滯不前。結果,Diwash以成本價向社企提供洗碗服務,令免費飯盒派發量由每日50個大幅增加至700個,令更多有需要的人受惠。
每周一蹺
創蹺人:廖家寶及歐允杰
創蹺時間:2011年
致勝關鍵:
1. 看準社會需要,創立全港首間洗碗工場,有先行者優勢
2. 全港唯一一間得到ISO-22000衛生認證的洗碗工場
3. 自行研發洗碗碟機,加快工作效率
成效:
1. 創業兩年開設3個洗碗工場,共6條生產線線
2. 一條生産線每日可處理60間中小型餐廳的碗碟
3. 客戶由創業首年的10個增至現時100個,當中不乏大型連鎖快餐店及茶餐廳
轉載自《iMONEY 智富雜誌》。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