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8/2016
攝影師轉職凸版印刷 印出新路向
80後Thompson本身從事攝影,某次上水一印刷老店結業,有團體尋找地方展出鉛字粒和凸版印刷機,找上了他的影樓。
最後雙方終沒有合作,但卻讓Thompson認識到凸版印刷,「玩落覺得部(凸版印刷)機幾好玩,而且印出來的東西都漂亮。」
他翻查黃頁聯絡從事印刷機貿易的公司,買入兩台凸版印刷機,決心以凸版印刷發展事業,創立「時分印刷」,幫客印卡片、喜帖、明信片等,更將業務推廣至台灣,開設工作坊,希望將傳統工藝傳承下去。
Thompson買入的凸版印刷機最少已經是二、三手機,都是出自舊式印刷廠結業、老師傅退休後賣給貿易公司。兩台印刷機產自德國海德堡,於上世紀70年代出廠,經復修後,現在於時分印刷位於火炭的工作室每天正常運作。此外,他亦繼續從其他結業的舊式印刷廠買入凸版印刷機,打算修復後再用。
使用中的兩台凸版印刷機大約於70年代出廠,但同系列機器早於20世紀初發明。
凸版技術 適合簡約風設計
時分印刷的前身「Letuspress」於2012年成立,Thompson一開始就決心以凸版印刷發展事業,「已經不想再繼續做攝影。」學習凸版印刷,跟當初學攝影也相似,「改機器設置和參數,逐項試,一張印不好就再印幾張,反正(印刷用)紙比相紙平。」
以凸版技術印出的印刷品,字會稍稍凹陷,同時會反光,適合以綫條和文字為主的設計,不少人看中它能為較簡約設計(如白底黑字)增添色彩,加上凸版印刷要用更多油墨,令印出來的顏色更飽滿。由於要令印刷品呈現凹凸質感,加上技術容許直接處理較厚身的紙張,故經常會用上300至700克重,甚至厚達1毫米的紙張。而且能小量印刷,「一般柯式印刷,印小量成本會很高,凸版則印50、100張都可以。」
但凸版技術的缺點是只能同時處理小量稿件,「通常一開機,就只會專色專版印一稿件,不能將客人不同稿件砌成一個版同時印刷。」簡單如印200張婚帖,由落單到交貨,大約要2至3星期,若客人要求額外加工如燙金、刀模等,起貨時間會更長。此外,當要雙面印刷時,凹凸字可能會令紙張變形。不過Thompson指,「問題不會解決不到,只是要花點時間。正如用凸版技術印滿版反白字,厚厚的油墨印在紙上,要花很長時間待風乾後,才再印另一面,工序繁複,但也不是沒印過。」
老工藝能發圍 台北擬開舖
約兩年前開始,Thompson逐步將發展基地遷至台灣,皆因台灣租金平,而且對文儀用品需求較大,也更尊重工匠。現在他已在台灣娶妻生女,每年只有大約個半月時間在港。回想赴台發展時,他特別將品牌名字改成「時分印刷」。「時分」之名,出自凸版技術印刷時間長的特點(也是缺點)。他指出,承印業務仍主要來自香港,客人不少是要印製卡片和活動宣傳品的剛畢業年輕人、插畫師及印婚帖的新人,而台灣則主力開工作坊,「想讓人們知道凸版印刷是甚麼,技術限制又如何,但做出來效果又可以比大廠柯式印刷來得更美、更特別、更值得保存。台灣人對印刷過程較有興趣,喜歡聽我教學。」
他計劃9月底在台北開地舖,放置手動凸版印刷機,開設工作室和洽談生意,也會自行印製明信片銷售,亦會在香港開座談會,分享各種效果的凸版印刷品樣辦、技術限制等,讓更多人認識凸版印刷,也會繼續蒐羅機器、包裝物料等。
他不願透露生意額,但認為凸版技術可能是印刷業賺錢的出路,「只要開發到市場,就可以有大片藍海。我用一台25,000元的凸版印刷機,在樓梯底已經可以開舖做生意。大廠的柯式印刷機隨時要上百萬元甚至千萬元一台,要向銀行融資才買得起,又要有大廠房安置機器。」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