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4/2016
香港失業率雖微升卻不樂觀
香港政府統計處於4月19日公布,2016年1月至3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3.4%,較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微升0.1個百分點。但雖說是「微升」,已創下三年以來的新高。
先了解香港的所謂「失業率」,指的是失業人數與總勞動人口數的百分比。而所謂失業人士,指的是那些還沒有工作,沒有執行任何為賺取薪酬或利潤的工作,並且包括已在政府統計前7天內才開始工作的人士。以這次統計為例,總就業人數減少約4,600人至3,811,800人,總勞動人口則增加約5,100人至3,942, 200人。
失業率是香港經濟的領先指標,如果失業率上升,表示香港特區勞工市場疲軟,會拖累香港經濟發展。不過,看失業率也不能一刀切。因為失業情況的分布並不平均,不同的人口組別之間、不同的技能及教育程度的工人之間,以及不同行業之間,都有不同。
例如15歲至19歲的青少年組別,其失業情況一向嚴重,幸好今次的失業率僅是微升0.1個百分點,至百分之15.1。又例如男性勞工的失業率,一向較女性為高,近年這個差距更進一步擴闊。
現時香港的失業情況,以建造業和零售業的升幅較明顯。統計處的數字顯示就業不足率由1.3%升至1.4%,主要是建造業和餐飲服務活動業。而建造業的勞工正是以男性為主,且一般而言,物業市道疲弱對建造業的打擊最大。今次的數字顯示,建造業失業率升至百分之4.9,有16,800人失業,其中樓房裝修及保養業的情況較為嚴重。
統計數字又顯示,零售業是失業重災區,失業率升至百分之5.5,高於整體失業率。而所謂零售業,主要還是與消費相關的行業,包括各種商品交易、住宿和餐飲服務業等。特別是當旅遊業持續衰退。會對零售業產生連鎖效應。
香港自回歸這十多年來,經濟經歷結構性的轉型,由製造業為主,演變為以服務業為主。十多年來,香港所錄得的最高就業增長率,都離不開金融、保險、地產及商業服務行業。但這些行業,難免很受外圍經濟因素影響,特別是香港回歸後,香港的經濟發展與中國的經濟情況,已是息息相關。
目前由於中國經濟放緩,人民幣貶值壓力形成港元強勢,對香港殊為不利,使香港的經濟發展存有隱憂。無可否認,近期香港的股票市場下跌多時,本地市民的消費意欲日減,且旅遊業自去年已急轉直下,發展商紛紛減慢建樓速度,加上受港元強勢衝擊,可謂四面楚歌。所有這些負面因素,自然會對勞工市場產生影響而有跡可尋。
最保守的估計,本港今年的經濟環境及消費市道日走下坡是意料中事,何況市場預期美國會在下半年或第四季加息,故人民幣中期貶值的壓力並未消除。所以表面上看失業率雖微升,而前景不容樂觀,特別是再過幾個月便有大批畢業生投入勞動市場,只會造成失業率進一步攀升,據聞近日已有求職者自降身價。
似乎港府為求挽救經濟,罔顧中港矛盾,黔驢技窮便只有靠內地遊客,會大力推廣本地會展和郵輪旅遊,以及採取更多措施減輕業界經營成本,並且趁著外圍經濟放緩、鄰近地區貨幣貶值、放寬對內地旅客簽證要求,務求增加對內地遊客的吸引力。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