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9/2016
最低工資不易釐定
香港的最低工資委員會,將於9月30日周五開會,敲定法定最低工資檢討水平的結果,並且於10月底前向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提交檢討報告。
據悉勞資雙方立場仍有很大差距,更不排除雙方未能達成共識。勞方立場,當然期望調整幅度高於通脹,否則僱員等於變相減薪;而資方則主張最好是凍結最低工資水平,其理據是除了要考慮通脹外,還要顧及目前的經濟前景和經營成本等因素。
政府已曾作預計,本港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維持在百分之1至2,勞工巿場表現穩定,工資及收入繼續上升,但環球經濟復甦緩慢,多個變數影響本港經濟。來年通脹只有不足百分之1的輕微調升,對失業率的影響也很少。
香港首個法定最低工資是於2011年5月1日開始實施,原意是保障工人在付出勞力後,能賺取合理工資,足以維持基本生活所需。根據國際勞工組織資料,全球逾9成國家,已立法制定最低工資,此政策多保障低技術工人,防止他們在權力不平衡的勞資關係中,缺乏議價能力,被僱主壓低薪金水平。
香港的最低工資每兩年檢討一次。從2011年公布首個法定最低工資水平每小時港幣28元,到2013年調整至每小時30元,而從2015年5月1日起,法定最低工資水平再調整至每小時32.5元。但這個政策實施以來,社會各界對此仍存有不少疑問:工資水平究竟從何釐定?此工資水平是否合理,足夠僱員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
事實上,政府一直沒有對外界公布如何計算出最低工資水平,只知道最低工資委員會是參考「一系列指標」及「其他相關考慮因素」,涉及多個範疇,由本地生產總值、職位空缺數目、工資水平分佈、各行業的經營情况、競爭力排名、勞工成本,以至生活質素、就業意欲、社會和諧等因素,均在考慮之列 。
關於這次最低工資的檢討,最低工資應否原地踏步,抑或向上調整?若是增加,則增幅多少才是合理?可謂眾說紛紜。不少人認為,現時最低工資每小時32.5元並不足以應付日常生活。有商界認為經營困難,或可象徵式加0.5元或1元,但此說已遭勞工界強烈反對。有勞工界建議提升至每小時41元,商界則認為不可接受。
是否在33元至41元之間取一個中位數就可以達致共識?勞工界候任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建議,最低工資可調整至38元,並指任何水平均不應低於通脹。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則認為,最低工資增加至35元算是合理,並且建議調整水平可在34.5元至40元之間,使基層勞工應付基本生活。預計商界的底線是時薪35元至36元的水平,不過也有意見認為不應設立劃一的最低工資,建議不同行業應有不同待遇,以解決某些工種的人手短缺問題。
無論如何,若一切只看數據,很容易流於數字遊戲。最低工資的制定是為解決基本生活,而基本生活的實際開支,人人不同,最主要的開支是住屋。一個時薪32.5元的勞工,若住公屋,其生活水平會勝於時薪40元而住劏房或私人樓宇的勞工。所以香港最難解決的是住屋問題,最低工資多少反屬次之又次。不要忘記,香港現時仍有20萬人住劏房,30萬人輪候公屋!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