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2018
流感肆虐,應防患於未然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是一種由流感病毒造成的傳染性疾病,症狀可輕可重,最常見者是發燒、流鼻水、喉嚨痛、肌肉痠痛、頭痛、咳嗽和疲倦感。患者通常在接觸病毒2天後發病,症狀大多在一周內解除。流感可能的併發症包括病毒性肺炎、次級細菌性肺炎、鼻竇感染以及造成其他疾病惡化,如氣喘或心臟衰竭等。
可感染人類的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型,通常由咳嗽,打噴嚏和說話產生的飛沫傳播。此外,病毒也可藉由接觸到受染污的物體表面、再碰觸口或眼睛後傳播。所以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風險,因為肥皂可使病毒失去活性,並且配戴口罩也可預防。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高風險族群應每年接受流感疫苗注射,而接種疫苗很少發生嚴重的併發症。
流感在世界各地傳播。每年流感季都造成約數百萬重病案例,其中數十萬患者死亡,致死案例多半發生在小孩或老人。20世紀曾發生過三次嚴重流感: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1958年起源於中國貴州的亞洲流感和1968年起源於香港的香港流感。在21世紀,2009年6月在墨西哥爆發的甲型H1N1流感,結合了人類、鳥禽及豬隻的流感病毒基因,世界衛生組織將其警告級別提高到第六級的最高等級。
今次香港的冬季流感來勢洶洶,今年已累積121人染流感死亡,包括兩名兒童;有331宗是中小學或幼稚園爆發流感個案,當中大多感染乙型流感。由於大部分流感爆發於校園,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因此在2月7 日表示,小學及幼稚園於2月8日起停課及提早放農曆新年假,以避免更多學童感染。此一應變措施,固是無可厚非,但有點似是「亡羊補牢」,指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比喻出了問題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雖說「亡羊補牢,未為晚也」,但是否還有更好的方法,能防患於未然?
按道理說,香港曾於2003年爆發「沙士」(SARS,即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中國簡稱為非典),該病在中國廣東順德首發,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傳播途徑包括由已被感染者咳出的飛沫傳染,情況與流感相似,而香港首當其衝。當年「沙士」病毒在香港橫行時,特區政府也曾有讓學校停課決定,但今次流感肆虐不同,港府早應有對付流感的豐富經驗,不應又再倉卒下令學校停課,被流感病毒殺個措手不及。本身是泌尿科醫生的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就認為,政府決定停課是出於無奈,但他形容以停課防止流感擴散是「下下策」,是沒有資金購買疫苗的落後地區,才會採取的措施,而政府在今個財政年度有大量盈餘,卻連流感疫苗竟然也供應不足。
而事實上,有私營醫療集團便揭示,過去數周市場對流感疫苗需求持續急劇上升,導致缺貨,現階段診所只為較早前已成功預約人士預留流感疫苗; 衛生署稱已把最近增購的二萬劑疫苗,供應予「政府防疫注射計畫」機構,預計農曆新年後再供應一萬劑疫苗,又指疫苗供應商已調撥額外數量的四倍疫苗,於農曆新年後供應本港私人醫療市場。但這種後知後覺,是否說明特區政府的管治尚有待改善?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