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2/2009
低IQ時代
雷美華
雷美華
曾任《讀者文摘》中文版執行編輯,亦曾任經濟日報出版社執行編輯,對各地的出版情況一直保持著好奇心。愛閱讀緣於五歲時收到父親所送的一本《伊索寓言》,驚訝於文字世界可以如此海闊天空,自此極愛閱讀,寧濫毋缺,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書,假日以逛書店爲樂。(編者按:筆者事忙,暫停更新,敬請見諒。)
世界在讀什麼-雷美華
有一天,我站在馬路前等交通燈,我身後有一女聲在跟同伴談論某些人做事很“無腦”、亂搞一通,“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她如此總結。
我趁著過馬路的時候,轉頭望一望她,竟然發覺她倆是穿著校服的中學生。
“一代不如一代”?她才十多歲呢!她批評的是比她小兩級的學弟學妹們辦課外活動的態度。我以為像我輩才會批評公司裡Y世代的工作態度,她倆竟也在擔心比她們更年輕的人。
我們的上一輩最常掛在口邊的話是:“希望子女比自己更有本事”,因為他們成長的日子不太平,經歷了許多的動亂,捱過苦日子,很多事情他們想做而沒機會去做。
到我們這一代,無風無浪的接受教育,一步一步的拓展事業,很多人得以學有專精,成為中產階級。時代發展推著這一代人向前行,不斷學習,努力去增廣見聞。舉個簡單例子:二十年前到報社工作時,我們用原稿紙寫稿,再交給排版工人用鉛字粒排版……今天,由寫稿到排版,都可以在一部電腦上搞定。若不學好電腦,誰會專門伺侯你?
中產階級的下一代成長於網絡時代,即N世代,便利的工具更多,獲取信息非常方便,卻發現人的求知慾反而下降了。有人說,今天的年輕人只關心身邊半徑三尺以內發生的事;他們雖然在互聯網上跟人無話不談,卻不懂面對一個真人敞開心窩……
信息量的增加看來沒能提高人的智商、增加人的競爭力。為什麼呢?
最近看到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的新書《低IQ時代》,書內有幾句簡介文字,看看你可會認同:
我們的社會現狀是:“老是念錯字、亂用成語的官員、互聯網上找不到答案就放棄的年輕人、對自己低金融素養毫無覺察的成人、愚蠢搞笑節目收視率超高、越來越多的猜謎節目與綜藝節目,使得觀眾放棄思考問題……”
大前研一談的是日本現狀,但用來形容香港或台灣也超準!
大前研一近十幾年來,一直分析、研究日本人在泡沬經濟崩潰後的行為模式,並呼籲“日本人的集體IQ變低了”。他很著急日本的未來,他說:“如果我們認為國家的行為是全體國民智慧水平的呈現,那麼很明顯日本這十幾年來都採取集體IQ很低的行動。因為21世紀的戰勝組絕對是來自集體IQ高的地方,所以我才會一直呼籲這樣子是不行的。”
他從政治、經濟、網絡社會、教育等各個範疇去分析,告知誰才能夠在21世紀中獲勝,以及如何教養新一代。
總的來說,不思考的人,能夠渡過未來的危機嗎?
台灣
《低IQ時代》
作者:大前研一
出版:商周出版
英國
《The Sartorialist》
作者:Scott Schuman
出版:Penguin
美國的著名“街拍博客”Scott Schuman自8月出版這本書以來,頗受潮流一族的支持。Scott本來是為高檔時裝品牌擔任銷售及市場推廣,終日周旋於設計師、模特兒及天橋之間,他工作了15年,但一直覺名牌時裝跟一般人衣著之間有著一道鴻溝。之後,他成立工作室為新晉設計師作推廣,工作更忙碌。但在“911事件”後,他關掉了工作室,走到街頭為平常人拍攝。他喜歡攝影,又愛時裝,所以專門拍攝一些在他認為穿得有型、有品味的平凡人。他知道,很多設計師都渴求靈感,他發覺靈感其實滿街都是。他在米蘭、紐約、北京、斯德哥爾摩等地都找到穿得帥的人,這些人可能是中年婦女,也有禿頭胖子,但他們都給自己精心配搭,穿得自在又自信。Scott沒想過他的照片會讓他的事業更上一層樓,他的博客每天有10萬次到訪、《GQ》雜志請他寫專欄、Style.com請他拍錄像在網站上播放……
對於我來說,看他照片上由一般人當模特兒示範最佳衣著,比時裝雜志上一身名牌的更好看。
http://thesartorialist.blogspot.com/
美國
《U is for Undertow 》
作者:Sue Grafton
出版:Putnam Adult
“字母天後”Sue Grafton(蘇‧格拉夫頓) 剛出了新書,這一回已出到U了。她從A開始寫她的懸疑犯罪系列第一本書,打算一直寫到Z就大功告成。她最早期出版的幾本書在內地都翻譯出版了,《A is for Alibi》(A:不在現場)、《B is for Burglar》(B:竊賊)和《C is for Corpse》(C:屍體)都是由新星出版社出版。(這家出版社出版了不少外國經典偵探及推理小說系列,非常捧!我都買回家重溫及收藏,當中包括我喜愛的Lawrence Block勞倫斯‧布洛克等。)
蘇‧格拉夫頓以往當過電視及電影編劇,後來自覺年紀漸長,受不了導演們肆意改動她的劇本,才轉行當作家。那時候,她剛經歷了一次失敗婚姻,受到很大的困擾,腦袋中一直想著要如何幹掉前夫,她唯有把情緒宣洩在小說中,因而創作罪犯小說,從1982年一直到今天,由A寫到U了,主角是一位能幹聰明的女偵探,處理各種棘手的案件。她的小說從沒被改編成電影,因為她堅決不賣版權,更告誡子女,在她死後也絕不可以賣,因為她太清楚最終故事出來會變成什麼。
《說說心理話》:講講常見年輕人理財問題!想「人有我有」?認可理財社工分享理財觀念小秘訣!►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