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4/2011
孩子是要這樣養的
雷美華
雷美華
曾任《讀者文摘》中文版執行編輯,亦曾任經濟日報出版社執行編輯,對各地的出版情況一直保持著好奇心。愛閱讀緣於五歲時收到父親所送的一本《伊索寓言》,驚訝於文字世界可以如此海闊天空,自此極愛閱讀,寧濫毋缺,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書,假日以逛書店爲樂。(編者按:筆者事忙,暫停更新,敬請見諒。)
世界在讀什麼-雷美華
上周末,我一連三天的參加了一個「生命教育」課程,課程從早到晚,很累,但收穫也豐。主題是「活得更好」,內容主要是藉著一些經驗分享、講說及遊戲等,了解生命中的無奈或苦痛是怎樣來的,如何放下包袱等。每個人成長的經歷中,難免有徬徨或悲痛的時候,有人能夠安然過渡,有人永留烙印,飽受折磨。我沒甚麼抱怨或心理包袱要卸下,但我一向對這類課程很感興趣,所以參加了。
過程中,聽到其他學員的故事,絕大部分是家庭問題,有些是親人離世了,捨不得;也有老公有婚外情,仇恨加心痛;或是親人有長期病患,以致筋疲力竭……能否放下包袱,在乎一個轉念。三日課程後,有人豁然開朗;但也有人堅持做苦命人。
我發覺,成年人的苦,很多時是幼年時的際遇種下的根。有不少人是小時候缺乏父母的愛,因而成長後對配偶、家人需索無度,把所有人都嚇跑,他們又再次成為孤單沒人愛的人,怨憤更甚……苦,像輪迴一樣。
愈來愈覺得做父母的責任重大,經營一個家庭必須很用心,只有快樂的家庭,才能有快樂的人生。
課程之後,我收到一位台灣朋友寄來她寫的新書,寫她十年來教養子女的心路歷程,一讀之下,我感受到她的一對兒女很快樂很幸福。
《媽媽的讀心術:一個創意教師的教養旅程》
作者:黃淑文
出版:圓神出版社 (台灣)
我是當年在《讀者文摘》工作時認識這書的作者黃淑文,因為轉載她的文章而開始通信,交往至今。雖然我們從沒見過面,卻是很知心的朋友。
她放下教職,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寫作。她陪伴孩子在山間自由自在的成長。她說:「陪伴孩子,就像照顧種子長大一般,你必須做的,其實只是適時的澆水,施予養份,觀察種子的需要 (而不是用你自己的期望揠苗助長)。大部分的時刻,我們並不知道親手所照顧的種子,是一顆怎樣的種子?會開出怎樣的花朵?(恐怕要種子一邊成長、一邊探索,最後由它自己來決定,要長出甚麼樣子。) 身為種子的守護者,我們只能不離不棄的等待和觀察,傾聽種子發出的各種訊息,必要時給予各種協助。」她面對孩子,常做的就是放開成年人的框框,放下身段,傾聽,和孩子對話。
她說,這種育苗的方法,是完全有機放養。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天性,在大自然中奔跑,長出自己真正的樣子。
很多父母都發現,孩子懂得比大人想像的還要多。小孩子心清眼亮,直覺而且率性,說話有時像哲學家般睿智,令人回味。通過他們的目光看世界,可以開啟成年人久被蒙蔽的心靈。淑文在育兒過程中,受到一對兒女的啟發,坦誠地反思自己,也療癒自己。「母親的愛,不能僅止於奉獻犧牲,更重要也最必須的,應是自身的成長。才不會苦了自己,也苦了小孩。」
她說十年來陪伴孩子,最開心、最有成就感的事,是找到了作為一個媽媽的自信,確信自己有能力給孩子幸福。
《說說心理話》:講講常見年輕人理財問題!想「人有我有」?認可理財社工分享理財觀念小秘訣!►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