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12/02/2021

【太空經濟時代降臨】貝佐斯辭任亞馬遜CEO,瞓身搞航太旅遊與太空殖民!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方展策

    方展策

    少年時,曾研習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可惜學無所成,僥倖畢業。成年後,誤打誤撞進入傳媒圈子,先後在印刷、電子、網絡媒體打滾,略有小成。中年後,修畢資訊科技碩士,眼界漸擴,決意投身初創企業,窺探不同科技領域。近年,積極鑽研數據分析與數碼策略,又涉足 Location Intelligence 開發項目;有時還會抽空執教鞭,既可向他人分享所學,亦可鞭策自己保持終身學習。

    智城物語

Photo: 圖片由作者提供

  未來的智慧城市不單會興建於地球表面,更可能會構築於月球,甚至火星之上!科技狂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麾下的航太企業SpaceX,近期頻頻發射星鏈衛星;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私人持有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也有火箭陸續試飛,讓複雜的火箭發射變得像是司空見慣的日常。以往只曾在科幻電影中出現的航太旅遊與太空殖民,似乎離我們愈來愈近。近日貝佐斯突然宣布卸任亞馬遜執行長(CEO),表明要專注於航太事業,意味著太空經濟時代正在加速降臨。

 

5歲的貝佐斯坐在電視機前,見證美國太空人岩士唐(Neil Armstrong)在月球踏出那「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的歷史時刻後,便懷抱著太空夢長大。卸任亞馬遜執行長後,他將會集中精力於Blue Origin的業務發展,以一圓其太空夢。(圖片來源:Blue Origin官網)

 

貝佐斯、馬斯克太空競賽加劇

 

  貝佐斯在2021年2月2日宣布,將於同年第三季正式辭任執行長一職,交棒給Amazon Web Services(AWS)雲端服務平台現任執行長賈西(Andy Jassy)。但他強調,自己並非退休,而是要將精力聚焦於生命中的其他熱衷事業,包括:新聞媒體《華盛頓郵報》、慈善基金 Day One,以及助其實現太空夢的航太公司Blue Origin。貝佐斯這番離職宣言,有如在太空競賽中向馬斯克下了戰書。

 

  全球兩大首富貝佐斯與馬斯克均醉心於太空事業,旗下各自有Blue Origin與SpaceX,形成直接競爭,經常隔空互懟。最近雙方因低軌道空間的使用問題,爆發爭拗。事情緣起於SpaceX擬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提出要求,允許旗下星鏈(Starlink)衛星可投放在更接近地球表面的軌道位置。該公司解釋,這樣既可縮短訊號傳送距離,以提高衛星網絡速度,又可讓廢棄衛星脫離軌道進入大氣層的時間縮短,有助降低太空垃圾的危險性。

 

  想不到貝佐斯竟然公開反對此事,直言SpaceX的軌道更動要求可能會影響其「古柏計劃」(Project Kuiper)的衛星運作。馬斯克隨即在Twitter上發帖還擊指,亞馬遜至今還未有一顆衛星進入低軌道,古柏衛星網絡起碼要好幾年後始可運作,為此而限制星鏈發展,不符合公眾利益。惟亞馬遜卻反指,SpaceX提案不但會增加衛星相撞的風險,還可能讓網絡用戶受到電波干擾,又狠批此舉會妨礙市場競爭,更不符合公眾利益。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火藥味甚濃。

 

Blue Origin步伐落後SpaceX

 

  事實上,貝佐斯對太空事業的投資比馬斯克還要早上一、兩年。2000年,他已在美國華盛頓州肯特市(Kent)創辦Blue Origin,此後每年自掏荷包約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的經費來資養這家公司;馬斯克則遲至2002年,始在加州豪松市(Hawthorne)成立SpaceX。

 

  儘管Blue Origin比SpaceX更早問世,惟發展步伐卻比後者為慢。迄今為止,Blue Origin的「新謝潑德火箭」(New Shepard)雖已成功試射並回收逾12次,但卻未曾投放任何衛星到低軌道。至於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Falcon 9),已成功升空及回收18次,並將逾1,000顆星鏈衛星送進低軌道。

 

  兩家公司有著這樣落差,可能與掌舵人的行事風格有關:貝佐斯對公司的定位是穩打穩紮,循序漸進式發展;馬斯克的作風則是敢於冒險,追求跳躍式成長。不過,隨著貝佐斯將會全情投入於太空事業,Blue Origin會否因此而加快腳步,今後值得多加留意。

 

現時馬斯克旗下SpaceX已把逾1,000顆星鏈衛星送進低軌道,衛星寛頻網絡雛形已成,覆蓋範圍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部分地區,用戶數已超過1萬人。相比起來,貝佐斯的古柏計劃至今仍未有發射衛星,明顯大幅落後於馬斯克陣營。(圖片來源:SpaceX官方Twitter帳戶)

 

貝佐斯力推太空旅遊事業

 

  其實,在貝佐斯的規劃中,New Shepard火箭的主要用途不是發射人造衛星,而是運載遊客前往低軌道觀光,發展太空旅遊事業。

 

  2021年1月14日,Blue Origin於德州順利完成New Shepard火箭的第14次試飛,把船艙送至太空邊緣。預計同年2月底將會進行第二次試飛,屆時將展開裝載人員測試。如果試飛成功的話,New Shepard將會於同年4月初正式推行首次載人飛行。

 

  New Shepard的最終目標是,裝載遊客飛到逾34萬呎(約100多公里)的高空,讓他們在太空邊緣逗留約10分鐘,體驗無重力狀態,期間旅客可透過觀景窗俯視地球壯闊的景象,預計每張船票索價20萬美元(約156萬港元)。瑞銀預估,及至2030年,太空旅遊的市場規模可望達到230億美元(約1,794億港元),絕對是一盤大生意。

 

New Shepard火箭的名字來自首位進入太空的美國太空人巴列特·舒柏(Alan Bartlett Shepard)。其火箭推進器與船艙均可重複使用,推進器會以直立姿態返回地面,船艙則另行以降落傘著陸。(圖片來源:Blue Origin官網)

 

新格倫助攻衛星發射市場

 

  除太空旅遊外,Blue Origin亦會進軍衛星發射領域,直接挑戰SpaceX。肩負此重任的,是喚作「新格倫」(New Glenn)的重型運載火箭。它能夠著陸重返地面,回收重複使用,運載能力更比同級的SpaceX獵鷹重型火箭(Falcon Heavy)高出三分之一,可載送45公噸物資到低軌道。有關這枚火箭的開發進度可說是保密到家,外界難以判斷其進展如何,暫時只知會在2021年內首次執行飛行任務。

 

  儘管新格倫火箭仍在全力趕製中,惟早已接獲不少客戶訂單:2017年3月,Blue Origin跟Eutelsat和OneWeb簽訂了發射合約;2019年1月,與Telesat簽署發射衛星協議;2020年12月,新格倫火箭被美國太空總署(NASA)列入發射服務的採購名單,日後有資格爭取NASA的正式合同。

 

New Glenn的高度為310呎,屬兩節式設計的重型運載火箭,第一節火箭可重複使用,預定於2021年內首飛。其名稱來自第一個進入地球軌道的美國太空人約翰·格倫(John Glenn)。(圖片來源:Blue Origin官網)

 

參與NASA重啟登月計劃

 

  貝佐斯的太空夢不止於太空旅遊與衛星發射,更希望把人類送到月球定居。對於馬斯克主張的火星殖民計劃,他毫不客氣地指出,此提案不切實際,更揚言:「你先往珠穆朗瑪峰住上一年看看,該處比起火星簡直是天堂。」貝佐斯認為,跟人類有千絲萬縷關係的月球,更適合作移居地。

 

  2019 年,Blue Origin主導成立一支「國家級」的登月團隊,成員包括洛歇馬丁(Lockheed Martin Corp)、諾斯洛普格魯門(Northrop Grumman Corp)等著名航天與軍工企業,共同開發月球登陸器「藍月」(Blue Moon)。

 

  2020年4月,Blue Origin取得美國太空總署5.79億美元(約45.2億港元)的資助,用於研究登月任務。NASA重啟登月計劃將於2021年4月底,從Blue Origin、SpaceX、Dynetics三家民營航太企業中,選出兩家合作研製登月艙原型,目標是2024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

 

藍月是一艘以液態氫為動力來源的登月飛船,能夠攜帶4輛月球車和6.5公噸物資降落於月球表面。日後如要在月球上興建智慧城市,藍月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圖片來源:Blue Origin官網)

登月只是貝佐斯太空夢的起點後,其終極目標是在太空中構建圓筒形的智慧城市衛星,內裏塑造出與地球相似的環境,讓人類移居太空。(圖片來源:Rachel Silverman for Blue Origin)

馬斯克太空夢的終極目標是火星殖民,更豪言要在2026年前將人類送上火星,並會在火星上建立一座智慧城市。實現此目標的關鍵是SpaceX積極研發中的「星艦」(Starship):能夠運載逾100名乘客,還可提供約3,100立方呎的貨櫃空間。(圖片來源:SpaceX官網)

 

女股神擬設太空探索ETF

 

  由於新任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較專注於更迫切的國家問題(如新冠疫情、氣候變化),所以暫不發表任何太空政策,為NASA登月計劃帶來了不確定性。然而,自2019年起,美國非政府太空支出才是太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尤其是貝佐斯、馬斯克兩大富豪正向太空產業作出數以十億美元的投資。

 

  美國银行(Bank of America)預估,太空產業的營收將會從2019年的4,240億美元(約3.3兆港元)增加到 2030 年的1.4兆美元(約10.9兆港元)左右,接近全球旅遊業的1.5兆美元(約11.7兆港元)市場規模。

 

  被譽為「科技女股神」的伍兹(Catherine Wood)也看好太空產業前景,旗下方舟投資(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於2021年1月表示,擬增設「太空探索指數股票型基金」(Space Exploration Exchange-Traded Fund),建議股票交易代號為「ARKX」,投資股票中有80%將與太空探索及創新有關。

 

  有趣的是,無論是貝佐斯的Blue Origin抑或馬斯克的SpaceX,都未有在交易所掛牌上市,因此市場預期較具知名度的航太旅遊企業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以及衛星產品製造商 Maxar Technologies,有望被納入為ARKX的成分股,刺激後兩者股價大漲,予人有點「池中無魚蝦自大」之感。

 

英國維珍集團創辦人李察·布蘭遜(Richard Branson)創辦的太空旅遊公司維珍銀河,已於2020年10月28日在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史上首家太空旅遊上市企業。(圖片來源:Virgin Galactic官網)

 

Read more:

【衛星網絡戰】Amazon古柏計劃挑戰SpaceX星鏈網絡,太空科技競賽全面爆發!

【星鏈計劃】構建衛星寬頻網絡,觸發低軌道空間全球爭奪戰!

【衛星通訊網絡】星鏈計劃Beta測試表現亮眼!潛在太空碰撞危機不容輕視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