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7/03/2014

如何化解香港財政困境?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雷鼎鳴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鳴天下

    本欄逢周五更新

  「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剛公布了一份《報告》,我是這工作小組的非官方成員之一,其中的一些結論,我在本欄過去已稍有透露,但當時因為保密關係,我不方便用「工作小組」所掌握的數字,所以我改為用一些早已公布的數字作出獨立推算,結果基本上也與《報告》中的脗合。

 

香港未來能否打破財政困局,需要視乎經濟能否保持穩定增速,並找到新的增長動力。

 

  《報告》其中一種假設情況是,若政府提供的醫療、教育、福利等的水平,能與過去十多年來改進的速度相符,再加上人口老化的壓力,到了2021至22年度,香港便要出現結構性赤字,到了2041至42度,不但財政儲備用光,還會欠下超過十萬億的債務,等於到時的GDP的154%,與今天希臘的情況相若。

 

經濟需重拾動力 保持增速

 

  我們都不是預言家,不可能確知將來發生甚麼事,但根據分析事實與數據,卻可以說:「如果條件A存在,結果B便大有可能發生。」上述的不妙局面是否一定會發生?不是的,《報告》的目的便是希望成為一個「自我擊敗的預言」(self-defeating prophecy)。香港政府在人口老化的壓力下存在的風險十分真實,若不理會潛藏的問題,將來自然會危機四伏。但問題若已知道,倒是有機會把它解決,那麼《報告》中的「預言」便不用發生了。

 

  在甚麼情況下香港政府才可避免由富甲一方變成一窮二白的局面?其中一個重要的考慮方向顯然是經濟能否快速增長,從而政府庫房可以繼續豬籠入水。但這卻帶來另一問題:香港需要多高的GDP增長率才可抵銷掉上述的財政壓力?《報告》中的結論是要5.4%的GDP實質增長率。要注意,這不是指某一年或某幾年有5.4%,而是指在現在到2041年期間,香港能持續地平均有5.4%的經濟增長。

 

  這是極高的目標,一兩年達到或超過它完全可能,但要香港這麼一個較成熟的經濟體做到這一點,卻是有些不切實際。97以後,香港的經濟增長率已跌至平均3.4%的水平,將來可否把增長率重新推上去?

 

  推動經濟增長的因素,簡略而言,不外乎以下:第一是勞動力,但因人口老化,勞動力不但不會上升,而且快將下降,所以它對提高GDP增幅,並無助力。第二是資金積累的速度,但香港的投資額佔GDP的比重,近二、三十年來並無上升的趨勢,例如在2013年,香港的投資是GDP的23.5%,而二十年前的1993年卻是27.2%。既然投資的增長動力不再,我們對資金積累的貢獻也不能寄以厚望。第三是生產效率(包括科技的進步)能否有足夠快的增速。

 

投資科研及教育 推動增長

 

  從前香港與外國先進國家技術水平差異甚大,容易通過「偷師」而提升生產效率,但現在差距已縮小,再通過學習他人所能起的作用也減弱,此亦是不利香港增長的因素。但當然,香港可自行投資在科技研發及教育上,這些都對經濟增長有益處。不過,美國、日本等國家的科研也搞得不錯,但其力量仍遠遠不能把經濟增長推到5.4%的水平。剩下來的是香港的地理優勢及中國崛起所帶來的機遇,若香港能把握到此等機遇,的確有望能推高經濟增長,紓緩上述的財政困局,但港人能早日擯棄政治爭拗,重建企業精神嗎?

 

  若經濟增長的前景不足以解決《報告》中所顯示的問題,剩下來的便要在控制開支上着手了。加稅不是不可以,但政治阻力大,而且加稅對GDP的打擊可以很大,與香港發展的目的背道而馳。若控制開支,便要確立用錢的優先次序。某些開支不能不用,例如維護治安、保障人民的健康等,有些基建項目也大可上馬,但關鍵是這些項目是否符合成本效益。若經過論證後,一些項目的效益大於成本,當然應該投資。這份《報告》也可視為晨早的鬧鐘,它發出的聲音雖使人不高興,但現在若不加重力度控制開支,我們的下一代會苦不堪言。

 

轉載自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我要回應

放大顯示
師傅靈靈法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