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2022
烏克蘭成歐洲的阿富汗?
在戰爭中,以大欺小是否一定贏?阿富汗這個帝國墳場給了我們「否定」的答案。最近全球觸目的俄烏之戰,有人便聯想到上世紀八十年代蘇聯入侵阿富汗,在軍力強弱懸殊下,戰事仍可糾纏十年才結束,結果蘇聯敗走。歷史會否重演?
首先,當年阿富汗能打退「巨人」,有多方面原因,其背後獲美國相助,提供武器之餘又激勵了來自其他伊斯蘭地方的「聖戰者」,前仆後繼前往阿富汗參戰對抗蘇聯,這可說是個關鍵。再看今次烏克蘭面對俄羅斯的入侵,竟與阿富汗有相似之處,一樣是實力懸殊,但同時也有西方供應武器,國際兵團同仇敵慨,誓師到烏克蘭助戰。
各大傳媒有留意到戰爭帶來了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最新一期的《新聞周刊》報道,大批歐美極右民兵組織通過互聯網籌集資金、招募戰士相助烏克蘭對抗入侵者。報道指這批所謂「戰士」有不少正磨拳擦掌,期待在烏克蘭戰場獲得親身的戰鬥經驗,不過也有基於意識形態驅動,在他們舊冷戰論述下,現代俄羅斯與前蘇聯沒有分別,仍是東方共產極權的代表。
事實上,自2014年烏東頓巴斯戰事開打以來,大大刺激了烏俄兩個族群的民族主義情緒,各自吸引境外激進武裝組織加入,並令烏東成為他們的國際培訓中心,這對烏東居民造成很大的困擾和傷害。至於烏克蘭有納粹傾向的極右民兵力量如亞速軍團(Azov)和右領域(Right Sector)等,他們由於2014年首次在頓巴斯地區與烏克蘭軍隊並肩作戰,打擊親俄叛軍,此後便被編入正規武裝部隊。
這由於政府認識到鳥克蘭的正規軍隊太弱,無法擊退親俄分離分子,更沒可能面對實力強大的俄軍,唯有依賴準軍事志願軍。美國《國家》(The Nation)雜誌的一名記者在2019年報道:「烏克蘭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武裝部隊中擁有新納粹編隊的國家。」評論歸咎這是普京的侵略行為助長了烏克蘭的極右運動和其國際化發展。
現在再來一次全面戰,令極右勢力更是大有可為。諷刺的是,普京借機以非軍事化和非納粹化烏克蘭為由,並就此發動大外宣,來合理化他今次口中的「特殊軍事行動」,把烏克蘭民族情緒再度推向激進化,陷入惡性循環中。
(iStock)
我曾在2014年採訪「獨立廣場」的一場革命,在廣場上,可看到一半紅色一半黑色的旗幟飄揚,這不是無政府主義者旗幟,而是與一個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組織叫OUN-B有關聯。OUN-B是上個世紀中的西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的軍事組織,由被西烏視為「獨立之父」的民族主義者斯捷潘.班德拉所創立,在二戰期間為了使烏克蘭能脫離蘇聯獨立,轉向納粹德國尋求支持,令烏克蘭獨立運動留下污點。
OUN-B雖已瓦解,但隨著俄羅斯的威脅和反俄情緒增加,它又在烏克蘭新冒升的極右派身上復活了,有些更早於2004年橙色革命已出現苗頭。烏克蘭法西斯主義的再度崛起,可以說是除外患外,還有政府長期管治失敗的結果,無論親俄或親歐派執政,一樣貪腐,經濟下沉,催生激進思潮。這不僅發生在烏克蘭,受嚴重經濟打擊的歐豬國家也如是,極右勢力崛起這現象甚至瀰漫整個歐洲,美國也不例外,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一樣在亞洲地區出現,這已成為學界一個熱門研究題材。
在烏克蘭,這些極右組織特別是亞速軍團,早有報道指有經濟寡頭私人資助,著名寡頭伊戈爾.科洛莫伊斯基(Igor Kolomoisky)便是主要的贊助者,他是能源巨頭億萬富翁,曾當過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卡地區的州長。2019年他又贊助了澤連斯基參加總統大選,這才給了普京一個口實,以「納粹分子」來攻擊這位政治素人,但這位政治素人在今次戰爭所表現出的勇氣,已被西方稱為「歐洲邱吉爾」。無論如何,烏克蘭極右翼所追求的目標,不一定和澤連斯基的看法一致,但他們現在顯然面對共同的敵人,正在打同樣的仗。
不過,最令西方自由派擔憂的是,作為烏克蘭國民警衛隊的一部分,亞速軍團等極右組織現在更可獲西方的軍事支援,並得到西方軍事訓練,這便造成了一個複雜的局勢。一方面這現象令普京更有理由相信,西方正在把烏克蘭變成一個反俄的「納粹國家」,另方面俄羅斯的入侵又的確威脅到烏克蘭的生存,而對於烏克蘭來說,面對俄軍軍臨城下,烏國全民皆兵,目前每一個戰士都很重要。
曾在美國駐基輔大使館擔任政治分析員的喬納森.布倫森(Johnathan Brunson),他對烏克蘭極右分子獲得西方軍援也提出警告,但他又指這只不過是絕望的烏克蘭國防其中一個組成部分,不佔多數。而所謂新法西斯主義運動仍然是少數派運動,它的影響在普京的宣傳中被大大誇大了。
雖然如此,烏克蘭的戰場令該國極右武裝組織尋獲其角色,牽動起歐洲極右勢力再次蠢蠢欲動,他們稱要為白人文明戰鬥而跑到烏克蘭前線,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我們應該高度關注之餘,同時也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這一戰爭罪行的事實。不過,要用理性來看待這兩件事在目前歇斯底理的情況,相信並不容易,一如當年的阿富汗戰爭。
如果烏克蘭真的變成歐洲的阿富汗,這對歐洲以至整個世界,有著深遠的影響。
【你點睇?】皇馬巴塞傳奇表演賽爆簽名會風波,26人買涉$20萬套票僅見部份球星15分鐘,你認為事件哪方須負較大責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