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2024
「差價合約」風險需提防
可能一些投資者有聽聞過「差價合約」,也知道它的槓桿作用。但對於這類別風險高、損失幅度或有機會大於投入保證金金額的產品,投資者應更需了解其風險。
那究竟何謂差價合約?差價合約的英文全寫為Contract For Difference,簡稱CFD。差價合約為一種金融衍生產品,它容許投資者在未持有實際商品或產品的情況下,以一種合約交易便能在金融市場對特定風險資產類別進行的風險交易。
由於CFD本質上並不是持有該資產,而是對該資產的價格變動作出預判投資,因此CFD一般以槓桿方式進行,投資者只需投入少量保證金便可進行交易。槓桿效應會放大盈利,同時亦會倍大虧損。但當相關資產價格的走勢與投資者的看法相反時,投資者可能損失所有、甚至超過所繳付的保證金。此為第一大風險位。
其次,差價合約是投資者與交易商所訂立的合約,涉及對手風險。換言之,即使在投資者對價格波動方向判斷正確的情況下,如果交易對手出現違約,甚至倒閉,投資者亦有機會出現損失,並較難追回全部損失資金。此為第二大風險位。
而對於香港投資者而言,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在香港,若差價合約不涉及《證券及期貨條例》所界定的證券或期貨合約,從事有關活動的公司便不在證監會的發牌制度管轄範圍內,因此亦不會受證監會監管。這也是為何近年有些不法人士,打著高倍數收益幌子,嘗試說服投資者去購買差價合約的其中一個原因。
概括而言,投資者在作出每項投資時,應當對投資產品的性質、內容及風險有充分了解,不應單純因產品具備某些方面的優點而憑此作出投資的決定。類似CFD這類波動性較大、存在較高投資風險及監管風險的產品,並非對於任何投資者而言均適合,投資者應當有充分的認識。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