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0 17:43:17
心中不滅的「減廢之火」 李炎鴻
仁人學社
仁人學社
仁人學社於2012年由謝家駒博士和容蔡美碧女士創立,旨在引領創新、具發展潛力的教育和培訓計劃,以促進社會創業和社會創新精神的發展。我們的願景是,推動世界社會創業精神,透過教育和培訓計劃把社會創新的理念推廣至大學、普羅大眾、主流企業、大中華地區及東南亞社會創業者,希望能「激發每一個人成為社會創革者;促成每一家企業成為社會企業」。
去年中,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出版了《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瞬間成為全美暢銷書之一。他發現不少哈佛畢業生,畢業後首五年事業一帆風順,跟著名成利就,但踏入中年,問題開始出現,有些是涉及家庭的,例如婚外情、離婚、與兒女不和等;有些甚至鐺鎯入獄,身敗名裂。他認為歸根到底,是現代人過份「向錢看」,個人的成敗往往用擁有金錢的多少來量度,機構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完全忽視了人生的其他重要元素—關愛、互信、真摯、友誼…
她不是名校出身,同樣生活在相當「市儈」的香港,雖不至名成利就,但作為打工一族,二十來歲已成為富豪老闆的左右手,薪高糧準,對很多人來說,這不就是一般父母的「期望」嗎?2001年,她卻毅然辭去優差,轉職「基督教得生團契」的「青少年福音戒毒康復綜合訓練中心」,利用她的設計專長,指導一群迷途知返的青年,透過設計和創作,特別是利用舊傢俬,再制成藝術品,使他們走出人生陰霾,重建自信。縱使工資大幅往下調,然而那份滿足和快樂,又焉能比擬?
自少「心高氣傲」的她,正如Clayton Christensen所言,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斷評價自己,挑戰自己。2009年一次偶然機會,讓她認識了德國一批從事減廢研究的專家,再結合香港的現況,意識到廢物問題已迫在眉睫,頓時燃起心中的「減廢之火」。湊巧當時理工大學兩名同學對減廢一樣著迷,三人經歷了一段磨合和調研,2011年便正式以ATB名義,在西貢租了兩層丁屋,二樓做工場,三樓做宿舍,開始從事「升級再造」(Upcycling)的生意。A代表Alex,T代表Telly,B代表Beatrice,本故事的主人就是Telly, 胡思穎(見下圖)。
ATB的產品絕大部分和汽車零件有關。據胡思穎理解,香港每年的廢鐵量高達8,000萬公噸,其中不乏汽車零部件。當中只有十分一可以重用,其餘會賣去第三世界國家熔解,但運送、提煉過程,不但消耗能源,還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令空氣污染加劇。她發現其實很多汽車零部件是精鋼鑄造,例如汽車引擎「曲軸」(Crankshaft,俗稱架冷濕)為例,本身非常堅硬厚重,兼且不易鏽蝕,用來製作茶几矮櫈最適合。
若生產企燈,可選用小零件,外形花巧些更好,但前提必須是精鋼及名牌汽車,如BMW、Benz等。她期望通過自己創業經歷,讓大眾反思處理廢棄物的方法及態度。她的理念獲得不少認同,讓她先後在2011年的社企挑戰賽獲獎,及2012年獲選為青年社企創業家。
如想進一步了解ATB, 可聯絡tellywoo@gmail.com。
作者:李炎鴻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