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8 14:11:34
一年有多長? 謝家駒
仁人學社
仁人學社
仁人學社於2012年由謝家駒博士和容蔡美碧女士創立,旨在引領創新、具發展潛力的教育和培訓計劃,以促進社會創業和社會創新精神的發展。我們的願景是,推動世界社會創業精神,透過教育和培訓計劃把社會創新的理念推廣至大學、普羅大眾、主流企業、大中華地區及東南亞社會創業者,希望能「激發每一個人成為社會創革者;促成每一家企業成為社會企業」。
不經不覺,本欄面世已足足一年。一年有多長?社創群英與一般人的感受可能很不一樣。筆者有幸在本地及國外認識到不少的社會創新的先驅者,深受他們的感染及啟發,得悉他們之間流傳一句名言,很有意思︰Stop counting the years, and start making the years count。
不少人每逢過年或生日便患得患失,因為又大了一歲。歲月不留人是自然的現象,我們控制不了;但一年內可以做什麼事,卻是操之在我。計較自己過了多少歲月,意義不大,倒不如看看每一年自己做了那些真正count的東西。
培育未來群英
蔡美碧與本人同是仁人學社的創辦人,都是「退休」人士。我們全情投入創辦這個學社,就是希望在中華大地上推動社會創新。過去一年,仁人學社有了長足的發展,最重要的里程碑是開創了全港首個的《社會創業者培育計劃》,為有志探索社會創新及社會創業的人士,提供一個既有學習、體驗及交流的機會,又可以建立網絡及獲得創業融資的平台,讓更多的人可以有機會投身創辦新型的組織去推動社會變革。這個計劃為期12至18個月,方便全職或非全職的參加者。
這個計劃現在已有16名參加者,最令我們驚喜的是他們的背景,大部分年紀都在30至45之間,主要來自商界及專業界,少數來自社福界及教育界。他們都是工作多年,但覺得所做的工作缺乏意義,沒有滿足感。他們接觸到社會企業的理念及活生生的個案後,覺得很有意思,與他們自己的價值觀及人生觀比較吻合,因而希望投進多些時間去了解及探索自己社會創業的可能性。他們加入這個計劃後,有大量機會參加不同的工作坊及其他活動,又可以在不同的社會企業作實地考察甚至實習。更重要的,是親身感受到社會創新的挑戰及巨大社會作用,以及認識到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假以時日,他們之中不少會成為明日的社創群英。
首創精益創業
仁人學社成立不到兩年,資源及人力有限,但我們有勇氣推出這個全港首創的計劃,與我們最近掌握到一個嶄新的創業培養方法有關,這就是所謂《精益創業》 (Lean Startup)。
要明白這個方法的重要性,我們要回顧一下近代史。自工業革命以來,雖然商業活動有了革命性的擴展,而商業教育(business education)亦由於1908年哈佛商學院的成立,得到飛躍性的擴充,關於管理及商業實踐的專書亦可以說是汗牛充棟。但一直以來,《創業》這個領域可以說是完全被忽視。過去一百年間,連一本像樣的書也付諸如闕。這個情況直到2010年才有突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創業過來人Eric Ries 寫了一本專書《The Lean Startup》,掀起了一個重大的《範式轉移》,世人好像突然間發現了成功創業的秘訣一樣。不獨該書馬上洛陽紙貴,更掀起了一個席捲全球的運動,一時間有關的專書,網站、講座、工作坊、課程、國際會議等於雨後春筍般湧現。
《精益創業》有如此威力,主要是首次有人能夠深入淺出地,分析了創業過程的關鍵成功要素,而且把它整理成為一套可供學習及掌握的方法與步驟,又有大量的事例證明它的實效。簡單來說,就是大大地提高了創業的成功機會。
假如一般創業的失敗率是90%,運用精益創業方法的人創業成功率卻可高達70至80%。一來一回,差別可謂非同少可。難怪去年《哈佛商業評論》 (5月號) 發表了一篇題為《Why the Lean Startup Changes Everything 》的文章。所謂《改變一切》,就是指大大提高了各種創業的成功率,包括牟利及非牟利事業,也就是連社會企業也可以運用這個方法。事實上,現在已出現了一個新的網站 Lean Impact for Social Good,專門推介非商業組織運用這個方法的經驗。
總括一句,今後任何創業者,都必須掌握這種創業方式才有機會事半功倍。
未來一年,本欄將繼續介紹社創群英的感人事迹,並會加插一些本地及大中華地區的案例,希望可以啟發多些有心人士加入社會創新的行列。
謝家駒
作者為仁人學社主席
原文刊載於信報
【立即投票】今個農曆新年你會如何度過?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