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 09:59:29
避免污染微纖維的創新洗衣袋
仁人學社
仁人學社
仁人學社於2012年由謝家駒博士和容蔡美碧女士創立,旨在引領創新、具發展潛力的教育和培訓計劃,以促進社會創業和社會創新精神的發展。我們的願景是,推動世界社會創業精神,透過教育和培訓計劃把社會創新的理念推廣至大學、普羅大眾、主流企業、大中華地區及東南亞社會創業者,希望能「激發每一個人成為社會創革者;促成每一家企業成為社會企業」。
體積少於5毫米的塑膠微粒都可稱為「微塑膠」,主要來自微纖維、微膠珠和經長時間分解後的即棄塑膠產品。當中微纖維主要來自聚酯纖維(Polyester),其價格便宜且容易取得,成為製衣的主要成分。全球每年服裝纖維的消耗量在過去20年一直上升。單是在2010年,其消耗量達6970萬噸,人造消費纖維的增加更接近300%。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每年進入海中的950萬噸塑膠中,家用及工業排放的微塑膠所佔的比例高達三成。單是在歐洲和中亞,清洗衣服釋出的微塑膠纖維已等同每人每周往海洋丟棄54個塑膠袋。
清洗衣服的時候,合成紡織品在洗滌過程中會將微小的塑料纖維釋放到廢水中。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研究人員在2016年發表的文章指出,當合成外套被洗滌後,洗衣機平均釋放出約1.2毫克微纖維。微纖維不會像天然纖維般隨著時間而生物降解,反而容易與廢水中的有害化學污染物分子結合。這些前往當地的污水處理廠的微纖維中多達40%可以進入河流、湖泊和海洋。研究亦指出,浮游生物和其他小型生物若吃下塑膠纖維會把塑膠纖維帶進食物鏈。雖然目前尚無研究顯示塑膠纖維會否對人體有害,但是可能要經數代才會得知這些物質的危害性。
洗衣機無法精細過濾
德國人奧利佛史派斯(Oliver Spies)和亞歷山大諾特(Alexander Nolte)共同創辦了Langbrett,該品牌一直因以最可持續和最公平的方式生產而深受衝浪愛好者和大自然愛好者歡迎。
史派斯和諾特受到微纖維污染報道的啟發,兩者不約而同地對他們洗過羊毛套頭衫的鹼液進行研究。在顯微鏡下,他們發現灰色泥土旁邊有一小塊彩色纖維。他們從海洋活動家Angelika Heckhausen得知塑料製成的衣服在每次洗滌時都會損失數千根纖維,微小的垃圾因而變成棘手的海洋問題。
他們意識到自己是元兇之一,「我們看到的塑膠垃圾,並不是全部都會變成海洋塑膠。如果要解決海洋污染問題,必須看得比廢棄物處理更遠,需要由私營公司領導,研發改善生產方式。」作為工業設計師的史派斯認為必須有一個解決方案,但過程並不簡單。洗衣機缺乏足夠的精細過濾器,而廢水處理廠不能過濾出大部分微纖維,因此微纖維會回到河流或者通過污泥流到農田中。
終於,兩位創辦人在他們最喜歡的柏林啤酒花園裏集思廣益,想到發明網眼洗衣袋Guppy Friend。他們很快就聯絡德國與歐洲最大科技應用研究機構弗勞恩霍夫(German research institute Fraunhofer)測試、檢查洗衣袋的設計和材料,最後選用不容易釋出纖維的尼龍,成功讓肥皂水通過卻能留住塑膠纖維。
兩人用了兩年時間開發並獲得專利,在行業展會OutDoor 2016上展示了這款洗衣袋,並宣傳「停止!微廢物」(「STOP!MICRO WASTE」),最後獲得歐洲戶外行業「最具可持續性產品」金獎,及後更獲Vaude,Mammut等各大品牌的青睞。
2015年Langbrett與知名戶外服飾品牌Patagonia合作,獲得10萬歐羅的資金,用來開發洗衣袋和建立供應鏈。 兩人也在Kickstarter上成功募資,讓洗衣袋在網上開賣及在Patagonia上架。
Guppy Friend可回收再用
Guppy Friend是第一個針對塑膠纖維污染所開發的網狀洗衣袋,經特殊設計的微過濾材料能夠捕捉衣料脫落及洗滌過程中釋放的99%纖維;根據測試,它在數百次洗滌後保持功能性和完整性。袋子內部光滑,可減少纖維的磨損、斷裂,並減少衣服受到的機械應力及與其他衣服的摩擦力,從而延長紡織品的使用壽命。袋子以最高質量的聚酰胺作為製造物料,使袋子生命周期結束時完全可回收利用。
Guppy Friend洗衣袋只是邁向解決微纖維污染的第一步。人們的過度消費需要徹底改變,需要開發新材料,製造技術,清潔洗衣機和更有效的污水處理廠。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在此之前,它是減少河流和海洋塑料污染的有效方法。
樂本健【雙11感謝祭】雙重優惠、多買多賞►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