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2 08:00:00
施永青、王浵世 人生下半場同樣可活得精彩
人生下半場更精彩!尊賢會與仁人學社的「精彩下半場」講座請來施永青、王浵世等退而不休的成功人士,教人開創「第二事業」。98萬港人屆退休之齡,有人親證老有所為,以累積多年的智慧與經驗活出更美好的第二人生。
香港去年就有98萬人達65歲,預計到2041年升至256萬。很多人都想下半生過得更有意義,難怪「精彩下半場」講座爆滿。
施永青:上半場奮鬥 下半場有追求
施永青笑說自己捐的是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但他還有以前賺下的身家。
「先要活好上半場,否則下半場就沒有自主空間。」施永青認為,人一出世就孭住個臭皮囊,要食、要生存,食色性也。
於是,有人為五斗米而折腰;克林頓則遇上萊溫斯基。「我個仔小時打極都不讀書,後來見女同學都愛好學生,便曉得生性。」
4條Q活好上半場
人生上半場受制於本能,故仔女生日,他都趁機教他們思考4個問題:1.我是誰?2.我在何方?3.我想去哪裏?4.怎才能去到彼岸世界?「我不幫仔女過生日,因為過好生活,比過生日重要。這都是人生路上的反思。」他也愛帶學生玩迷路遊戲,教他們找自己的位置。「我常教個仔:你最緊要認定方向,認定後,做一隻快樂的小龜都不怕,一步一步靠近目標。」
施永青當年讀書不成,替發展商打工,「頭1年很勤力做出成績,但見MBA培訓生人工比我高,升職比我快,發現貢獻與報酬不成正比,條氣唔順就出來創業。」誰知做地產代理時遇著友人,後者驚訝:「做代理,不就與扯皮條差不多?」當時他心想:「死啦,淪落至此。但我別無選擇,與其做一行厭一行,不如徹底做到最好。」
其時地產代理業全是「兄弟幫」、「夫妻檔」小生意,但施永青決定做出規模來證明自己。一句激氣話,將中原激到如今40多個城市、5萬多員工的企業規模。
40歲展示存在價值
他認為,人要爭取在40至50歲退休,有能力滿足自身需求,便會有更高的追求。「人的消耗有限,餐餐食鮑魚都會膽固醇過高。我有朋友的老竇發達後買大屋,但他不愛回家,因為大到連燈都不懂開。當你積累財富的能力超越了消耗財富的能力時,就要思考自己的價值。」
但人在自己身上體現的價值有限,「你愛美女,多給你幾個,只會證明你無能。你幫人的話,自我價值便可無限延展。」08年施永青將中原市值45億的股份捐出來,設立慈善基金資助中國農民修橋鋪路、做小額貸款、傳授農業科技、組織合作社,兼植樹搞環保。進行中的項目有200多個,他親自組織3隊人管理。
常有人問:為何捐身家?「很簡單,我都用不完。」何不全部留給子女?「其實是害他們。我要締造一個環境,令他們靠自己努力搵到未來,人生是一場奮鬥,無奮鬥就無人生。」他辦報寫專欄堅持了8年,從未脫稿,「都是自己拿來辛苦,但可以在有生之年將過去的積累用於有價值的地方。」
他總結道:「人生上半場為個體的生存而努力,下半場可不再純粹為求生,達到這個境界,你就有選擇,令人生與別不同。」
銀行家王浵世︰早起創造時間
王浵世笑言:「我還有個分號句子未知,分分鐘開演唱會。」台下笑聲不絕。
「退休,既不是逗號,也不是句號,而是分號,用以連結兩句完整句子。」王浵世愛打比喻說故事。
他與柯清輝、葉迪奇、劉智傑同期加入滙豐,被封為「四大天王」,後來轉戰內地開荒,升至滙豐中國業務總裁,及後當上民生銀行最高領導,09年退休。前半生累積30多年管理經,如今卡片上寫著麥肯錫亞太資深顧問,出書3本,又開咪,又在財經雜誌有地盤。被封為「北京王師傅」的他說:「我的第二句剛剛開始。」
下一句寫甚麼?「做自己做得來的事,不與人比較。」他認為,人生太多事物帶不走,可以留下的是經驗、熱誠。「這些不能帶走,否則對香港人不公平。我們有今日不是靠自己,而是靠社會,故到我這年紀,要留下一份光同熱。」
忙即心死 退休別一刀切
年過60,王浵世依然活力充沛、激情洋溢。因他反思過,「忙」等於「心死」。「銀行工作特別忙,我做分行時,每位夥計1小時要做50單提款,很忙!拆開來看「忙」字,其實是毒藥,令人無時間思考其他事情。」他為克服「太忙」弊病,每日都早起以「創造」時間,5點不夠就4點,「要給自己空間思考,知道世界的變化。」
他說退休要慢慢來:「如果有人做銀行憎銀行,說退休後一定不掂,這是幼稚的想法。因為你長時間浸淫在圈子裏,累積人脈及經驗,一下子撤出是無可能的。」他提議退休要有過程,慢慢將浸淫時間減少,別人自然會少找你,讓你有機會擴大其他圈子,「如我現在同電台人來往,圈子大了,就慢慢忘記以前做銀行。」
退休精英 熱情走位
尊賢會及仁人學社都是社企,正組織「Social Impact Fellow」計劃,重啟一眾退休精英的生命熱情。
尊賢會創辦人張瑞霖說:「香港很多50、60年代成長的社會精英,60歲退出江湖後,有人脈、有經驗、有能力,且從建制內脫離,無晒負擔,他們可走出來改革香港社會,自己也可活出最燦爛的人生時刻。」
他自己便是最佳例子,92年在中國擁5間工廠生產軟包裝材料,15年間營業額發展至10億。50歲那年,他全身投入公益,協助成立社會創業論壇,09年創辦「黑暗中對話」,現再建立尊賢會,做安老事業創新。
「我以前做工業界算是成功,但見識過社企後認識很多人,才發現自己坐井觀天。人只滿足自己的慾念是不會快樂的,人是幫人的動物,幫到人的開心形容不了,只有自己體會。」
其計劃不只針對退休CEO、高官、專業人士,頭炮活動「精彩下半場」10講,下一場將有盲人鬥士莊陳有演講。「我也想請屯門一位老人家來講,他退休開電腦檔幫街坊,證明平民都能快樂退休。社會創新的過程需要所有人參與。」
(撰文:鄧玉燕 攝影:黃建輝)
摘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