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1 00:00:00
無障礙接送攻銀髮族 社企3年錄盈利
鑽的行政總裁梁淑儀(Doris)雖多番重申自己不會「計數」,全憑直覺創辦社企,前年開展輪椅人士接載服務,今年有望錄得盈利。
Doris(左)笑言已把Viktor「拉入局」,比賽後Viktor仍會為「鑽的」服務。
算盤打得響,好蹺陸續有來。由記者成功轉型的Doris,更成為首位晉身「卡地亞靈思湧動女性創業家獎」的香港創業家。
2007年,Doris的母親在手術後右肢永久傷殘,下半生得在輪椅上度過。Doris因而留意到輪椅人士的「點對點」交通支援不足,除了「易達轎車」,輪椅人士只能光顧無牌經營的客貨車接載服務,不但價格高昂,衞生情況惡劣,乘客安全亦不受保障。Doris看準中產人士對「點對點」無障礙交通工具的需求,遂夥拍創投基金會員開發輪椅交通市場。
母親的不幸 成就輪椅的士
09年中辭去首席記者一職,全身投入鑽的。Doris破釜沉舟之舉,嚇得拍檔魏華星(Francis)大呼:「咁大鑊呀!」Francis隨即邀她到家中作客,Doris笑言:「可能他想我去看看他的家有多基本、多簡單,勸我不要抱太大期望。」
辭職後只能「食老本」度日,眼見銀行戶口的數字愈跌愈低,Doris捏一把汗,意識到要「做快一點」:「要在年底前完成,不然要另謀高就。」結果創投基金在09年底籌得首筆資金,翌年她終於有收入。鑽的在前年2月投入服務,去年已經收支平衡,Doris得意地表示:「我非常肯定我們今年有盈利。」
多元服務 力攻銀髮市場
第6輛「鑽的」上月初投入服務,主力接載港島客。
她估計,無障礙車輛的市場規模約2,000萬港元,鑽的的市場份額約佔240萬。車隊只有6輛的士,供不應求,Doris計劃3至5年內擴充至8到10輛,令市佔增加5%。「香港人口老化,輪椅人士將有增無減,對鑽的的需求隨之上升。」
目前鑽的逾7成生意來自接送客人往返醫院或診所,但Doris強調其功能不止於此,她計劃明年推出新產品「Diamond Leisure」(暫名「鑽的休閒」):「生活應該多元化,坐輪椅也可以像我們正常人一樣,想看電影就看電影、想唱卡拉OK就唱卡拉OK。」多邊發展大計包括:
酒店:「有一間酒店成為了我們的新夥伴,今年內會推出計劃,目標是每天填滿酒店的兩間無障礙房間。」
旅遊:「推出無障礙旅行團,正構思旅遊套餐。」
戲院:「看我可以如何填滿戲院(無障礙座位),尤其是工作天,戲院都閒置。」
卡拉OK:「卡拉OK正流失年輕客,他們想更多長者去唱K,尤其在日間。看有甚麼『Diamond Leisure』產品可以推出。」
作新嘗試須按部就班:「要確保有充足的鑽的供應予旅行團,因為去遊玩每次至少要3、4小時,我們要確保物流順暢,其後再擴大規模。我會由小數目開始:1間酒店、1間旅行社、1至2個導遊。」
毫無營商經驗 未必輸蝕
梁淑儀希望「鑽的」能載輪椅人士到想去的地方,帶來閃耀的人生。
鑽的成立不足3年已備受肯定,去年入選英國「年度國際社會企業」五強,又打入本地etnet社企廊「我最喜愛的五大社企」,今年Doris更成為首位晉身「卡地亞靈思湧動女性創業家獎」的香港創業家,現正身在法國爭奪亞太區獎項。
INSEAD商學院校友、投資管理專家Viktor Dimitrov自7月起義務為Doris提供意見和指導,助她準備最後評選的商業計劃書和口頭滙報。
Viktor指,社企創業家即使無營商背景亦未必輸蝕,又笑言Steve Jobs也沒有商科學位:「真正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很重要,即使沒有商業背景,人們也可找到辦法去解決問題,Doris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真正重要的是,找到能為你填補不足的人去支援你。」Viktor又建議,具投資背景的人士應與社企創業家分享經驗,可讓他們在創業初期減少「撞板」。
為揸鑽的考牌 開解鬱悶老人
從事印刷業多年的Joey(右一),今年初專誠為加盟「鑽的」考的士牌。
鑽的車隊共有13名司機,其中一位更是專誠為加入「鑽的」而考的士牌。
這位「新紮司機」Joey之前從事印刷業,她指在鑽的工作沒有壓力,幫到別人之餘自己亦倍感快樂:「有些公公婆婆看醫生後覺得不開心,我可以開解他們。」
她憶述一次難忘的接送經歷,指一名婆婆上車時身體幾乎已僵硬,令她印象深刻:「我問客人:『為甚麼不叫十字車?』他回答說十字車不會載他們。」救護車不會接送病人去私家醫院,因此鑽的的工作讓她份外有使命感:「我用鑽的司機的身份送她這一程,沒有我,她可能去不了醫院。有鑽的,或者她能獲救。」
大蒜膠水生態廁所 爭亞太獎
全球6個區共18名入圍者會參與「卡地亞靈思湧動女性創業家獎」最後評選,鑽的要與環保大蒜膠水、生態廁所競逐亞太區獎項。
環保大蒜膠水:韓國盛產大蒜,聚合化學品碩士生Lee Jinhwa遂善用穩定的本地供應,研發環保大蒜膠水,去年營業額錄36.5萬美元,利潤率達12.1%。膠水通過Kore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非臨床研究和毒性試驗,證明對皮膚和眼睛無害,遂以兒童、孕婦、母親和幼兒園教師為銷售對象,每支零售價為4美元,每季平均賣8萬支。
生態廁所:印度每日平均有1,800萬人乘坐火車,鐵路可謂其「生命線」,但車站的廁所卻處於一個「可憐的狀態」。印度商人Namita Bank從中窺探出商機,取得兩個馬桶生產商的授權代理,為鐵路供應馬桶,並獲得每年10萬美元的馬桶維修合約。她利用生物分解技術研發低營運成本的生態廁所,讓細菌「吃掉」排泄物,過程中釋出的沼氣可用作燃料,排出的水也可用於園藝。
(本報記者:吳婉英)
摘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