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2014
《巴黎晚秋》如果是你,你會選擇自殺嗎?
有人覺得戲院事,戲院了,不論是悲劇還是驚嚇或鬼片,所有的情緒,無論是哭還是驚,都覺得應該要「不帶走一片雲彩」。不過,看戲後的餘韻,總是令人對該電影印象深刻,也許情緒會有點難受,但是我認為這種餘韻會令我覺得電影確實拍得出那種層次感和深度。
超越愛情的Last Love
最近令我有這些餘韻的是《巴黎晚秋》。電影改編自小說《La Douceur Assassine》,講述一個美國的退休教授Matthew,老伴離世,和子女的關係不好,更分隔兩地,子女居美國,而Matthew則於巴黎居住。「晚秋」本來就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加上有浪漫之都的巴黎,更顯詩意。
一個孤獨老人失去摯愛,就等於失去生活的重心,即使仍能生存,只不過是行屍走肉。正如Matthew的其中一段對白:「There is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 is how the light gets in」,每一道裂痕都會帶來光明和改變。這位寂寞老人因在巴士上遇上教恰恰的Pauline,為他的生命帶來改變,臉上的活力和笑容均表現出他已不再只是生存,而是生活。
英文片名為《Mr. Morgan's Last Love》,「最後的愛」、Matthew遇上Pauline的情節,情節和態度曖昧,再加上宣傳句「只要心跳還在,愛還可以重來!」,令我毫不猶豫地認為他們兩個是「有路」,預計他們終成一段夕陽的愛情,為Matthew解開老伴離世的心結。
然而,世俗的我對「愛」的理解實在是太膚淺,以為一男一女態度曖昧就是愛情,Pauline更為Matthew和他兒子解決他們的問題。他們的關係超越了愛情,讓「Last Love」更顯深度。不過,部分情節的轉折稍為突兀,為深度的部分添有瑕疵。
《愛》的改寫?
觀影時都不為意,經友人提醒,說《巴》可和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外語片《愛》作比較,特地翻看《愛》,覺得《巴》是改寫自《愛》,而《愛》則彷彿為《巴》作為補充。
《愛》是講述一對退休夫婦,妻子中風,丈夫悉心照顧,以日常生活為主,但隨著病情的惡化,因為真愛,令這相處更顯互相折磨,在妻子離世後,丈夫亦跟隨自殺,調子沉重。《巴》的Matthew的太太亦因病去世,由他口中所講的往事,處處可見Matthew的太太就是他的世界,雖然戲中沒有說明他如何照顧她,但在《愛》中的照顧情節,彷彿是今次的補充。同樣地,《愛》的丈夫選擇了自殺,而Matthew沒有,可以看到,失去摯愛後的暗淡神采。
其實,Matthew亦有自殺的劇情,理由同樣,失去妻子等於失去世界,生無可戀。自殺不遂後,帶出往昔他和子女們的問題,Pauline又能否為這一家帶來光明?說真的,《巴》雖有眼濕濕的情節,但是整個電影的調子尚算輕鬆。
看戲過後,不禁代入角色,亦想問問讀者,如果是你,你會選擇自殺嗎?
偽文青推薦指數:★★★★☆ (把老人的愛情故事拍得不煽情,但感人至深)
電影預告片: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