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2022
香港「藝術科技」的前景:相較於被高度關注的現當代藝術,數碼藝術仿如「不入流」的存在?
上月,幾經辛苦,終於和團隊完成了第二屆 Digital Art Fair。
今年的 fair,延續了去年展期超長的“tradition”(苦笑),一共18天,當初只是好天真和好傻地希望能夠在中環皇后大道中的一萬多呎展場迎來最多的觀眾,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今年的藝術成果。
在此特別感謝今年所有前來參觀 Digital Art Fair 的逾萬個觀眾和合作伙伴,沒有你們的支持,我們沒可能在市道如此艱難的日子,可以堅持 the show must go on 下去。
今年的展會,我們一共揀選了超過 400 件 digital art 作品。在展覽策劃(curation)上,我們在今年刻意展示更多華人藝術家的 digital art 作品,希望可以在當下嚴重被西方藝術家主導的 digital art 市場,為華人藝術家爭取更多曝光和展覽機會。
以今年 Digital Art Fair 的 “Digital Artist of The Year”Jacky Tsai 為例。在參與今年的 Digital Art Fair 之前,他儘管在過去十多年一直以 digital art 創作 —— 竟然從來沒有想像過自己會被 recognised 為一個 “digital artist”。
何解?因為雖說香港早已成為全球三大藝術市場之一,但這裏的 digital art 發展從未得到如十年前的當代中國藝術或近年的西方現當代藝術般的高度關注;在這裏的展覽(無論是 art fair、gallery、museum),digital art 彷彿永遠是一個「不入流」的存在。它不是被視為一種「純科技,沒內涵」的奇技淫巧(君不見 SCMP 早前的一篇文章題目:“Hong Kong’s ‘art tech’ push means more AI, VR and NFTs but a lack of creative spark”?),就是一些或許幾 eye catching 但又沒甚麼收藏價值的 display(at best)。
因此,就算是 Jacky Tsai 這類已經在 digital art 方面走到十分前衛的藝衛家,礙於市場和觀眾群的限制,也不得不在還是以 painting 為主導的當代藝術市場中作出一些 compromise,嘗試以傳統媒介(例如canvas、刺繡、漆器、版畫等) 來展示其 digital 創作。
幸好,自2020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將「藝術科技」劃為一個新的政策領域後,「藝術科技」便成為文創產業的發展重點之一;加上中央政府《「十四五」規劃綱要》確立了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地位,本地藝術文化界的數字化(Digitalisation )和市場產業化(Industry building)兩大趨勢現已逐漸成型,這將會為一眾 digital 藝術家帶來一個全新的發展機會。
正如團結香港基金在今年發表的《數字時代的文創產業發展》研究報告中所說,業界最需要的,是政府文體旅局的架構重組、制定更多鼓勵內容創作及開發的政策、人才的規劃和培訓等。
過去一個月,筆者先後收到了不同機構的邀請,分享對於「藝術科技」前景的看法。
當中有來賽馬會的 The Racing Club 會員分享會、China Daily 舉辦的「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由中西區文化藝術協會和維多利亞國際青年商會合辦的「青年文化領袖論壇」、Hong Kong Smart Design Awards 舉辦的 Smart Index Conference等。
可以說,經歷過去數年的醞釀後,「藝術科技」已經開始在香港各行各業中生根,成為了不少行業決策者和 influencer 的考慮因素。
作為業界的一份子,筆者當然是樂觀其成的。因此,我們十分期待在明年與更多優秀的藝術家合作,持續推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工作。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