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7
香港有‧沒有明星
Ivan Lau
Ivan Lau
劉君孟(Ivan Lau),本地資深傳媒人兼形象造型師。被喻為本地新派人氣時裝專欄作家,文筆一針見血,愛以時裝業界之二三事來諷刺時弊。文章散見Yahoo、Roadshow、《Cosmopolitan》、《經濟日報》、《嘉人Marie Claire》和《ELLE》等等。
More Than Fashion
逢周一更新
香港缺乏明星這現象,在近年都成為社會討論話題。同一樣劇情的電視劇和電影裏,來來去去都是那些面孔,樂壇就更加不用說。死因有很多,青黃不接、明星結婚生子淡出、業界缺乏慧眼及提供專業訓練、娛樂事業滯後引致明星向國內發展、政府支援不足,以至大眾市民喜好因素,都直接造成今日局面。所以做雜誌的朋友都說,現在找明星拍攝封面,比死更難受。
當陳慧琳、楊千嬅和梁詠琪都處於半退休狀態,容祖兒和蔡卓妍亦不再是青春少艾,剩下來可以擔大旗的女星寥寥可數,而業界只好四出搜括年輕一代新演員,因模特兒工作而被電影圈發掘的蘇麗珊便是好例子。而之後袁澧林的出現,大家更好像發現新大陸,如獲至寶,這位被封為文青女神的新面孔在一夜間成為各大雜誌媒體搶手貨,連Chanel也愛上她。然後,出現了談善言和李靖筠,她們同樣由模特兒晉身娛樂圈。到最近,又出現了一位新晉女演員,名叫陳漢娜,即將上映的電影《貪狼》是其處女作。她們的共通點,都是模特兒出身,標緻面孔,而最重要是被標籤為文青氣質女神。陳漢娜亦因為其文青外型討好,據說已經被Christian Dior欽點,之後,當然是接踵而來的雜誌封面。
「文青」沒有不妥,香港能夠出產有氣質女演員其實是一種福氣,一時間出現很多新演員,好不熱鬧。不過現在業界眼中,就好像只看到一種顏色,除了「文青」,沒有其他。新人輩出,百花齊放對本地娛樂圈理應是好事,但有需要20個或更多袁澧林嗎?我並非質疑以上幾位新人難成大器,但從業員只顧一窩蜂去提拔文青派系新人,那何來百花齊放。而內地有不少新演員都是從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或上海戲劇學院被發掘出來,但近幾年,你可聽過有新演員是從香港演藝學院或一些劇場被發掘出來?我並非歧視模特兒,因為余文樂和周柏豪都是模特兒出身,但業界自我閹割,否定以資質才華作先訣考慮條件,這的確可悲。
有人會說,全世界娛樂圈都是以樣貌外型行先,這是事實,不過外國地大脈博,要選拔有樣貌有潛質新人是易如反掌,而香港根本沒這本錢左挑右選。就以韓國為例,雖然他們都以外型條件來選拔新人,但他們業界會花至少4至6年,以包食宿形式作地獄式培訓新人。而香港業界所欠缺就是耐性,以及斤斤計較回報率。沒錯,玉不琢不成器,新人是需要時間磨練才成大器,郭富城都要經過20年時間由稚嫰演技到今日成為影帝,但今日香港投資者不會花20年等待袁澧林成為影后。上文提到超級品牌Chanel對袁澧林愛護有加,其實亦反映出本地娛樂圈為何營養不良,當很多沒甜美樣子或上了年紀的女藝人都被品牌拒諸門外,投資者基於商業考慮,便不會逆風而行。而雜誌報刊為了賺錢,將封面賣給品牌,都被品牌主導了封面主角取向,像惠英紅或鄭欣宜這些女星,根本沒可能成為封面主角。又假設沒品牌商戶左右決定,其實又有幾多雜誌可以有《號外》的視野,去做不一樣的封面。結論是,香港其實不是沒有明星,是有的,只不過被閒置一旁。青黃不接?都是事實,因為大家都走去捧模特兒,讀戲劇的人一輩子也沒這機會得到垂青。這就是今日的香港,埋怨沒明星?我們有什麼資格去怨。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