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7
Philipp Plein是俗氣,又如何?
Ivan Lau
Ivan Lau
劉君孟(Ivan Lau),本地資深傳媒人兼形象造型師。被喻為本地新派人氣時裝專欄作家,文筆一針見血,愛以時裝業界之二三事來諷刺時弊。文章散見Yahoo、Roadshow、《Cosmopolitan》、《經濟日報》、《嘉人Marie Claire》和《ELLE》等等。
More Than Fashion
逢周一更新
品味從來都是非主流,是小眾玩意。做時裝設計和買手的朋友,都慨嘆最好看的設計,永遠是賣得最差,最醜的設計永遠是賣得最好,所以大家都迫不得已,要設計一些連自己都鄙視的設計,代理一些連自己也不想碰的服飾品牌。Yohji Yamamoto做到曾經申請破產保護令,Viktor & Rolf和Jean Paul Gaultier做到整個成衣系列要停產,Hussein Chalayan的品牌生意不斷萎縮。但某些叫人嗤之以鼻的品牌卻可以大賣,這就是現實,因為和品味相反的,往往才是真正主流。
來自德國的時裝品牌Philipp Plein,絕對是這主流市場的一個成功例子。就算不喜歡時裝的白領儷人,經過中環娛樂行時候,相信都曾經被他們櫥窗那些金光閃閃服飾刺傷過眼睛,一見難忘。而Philipp Plein的設計,總會令我想起藝人陳百祥,他們有甚麼關連,不用畫公仔畫出腸吧。但儘管時裝人對Philipp Plein的服飾設計嗤之以鼻,這個於2004年才誕生的時裝品牌,去年銷售額已達到2億2千萬美元,全球分店有84間,其全新副線品牌Plein Sport在1月更進駐了海港城,論商業成就,時裝人崇拜的Yohji Yamamoto、Dries Van Noten、Haider Ackermann和Rick Owens通通給比下去,最會做生意的Comme des Garçons都是剛好和Philipp Plein打成平手。在去年,Philipp Plein更以3千萬歐元收購意大利品牌Billionaire Italian Couture半成股權,而且是以現金支付,你沒有聽錯,創辦人兼設計師Philipp Plein強調他從不會向銀行借貸,而老闆亦只有他一個人,可想而知其現金流有多充裕。
他的時裝王國神話,就由1998年拿著祖父給他的2萬歐元遺產正式開始。Philipp Plein以傢俬及床上用品設計起家,到2004年才涉足成衣設計,09年分別在米蘭及蒙地卡羅開設showroom和第一間專門店,一年後分店已擴展到奧地利、莫斯科、法國和德國,然後再發展網購服務,進軍米蘭時裝周,推出童裝系列,直到去年推出副線品牌Plein Sport,這十幾年時間,其發展速度之快令業界始料不及。這位當年只有20歲,靠售買5千美元一張豪華狗床賺到第一桶金的設計師,由被旁人取笑,到今日躋身億萬富豪,絕對是一個勵志故事。其實撇開Philipp Plein的設計,他的確很有生意頭腦。別人覺得庸俗,他偏要去做,他認為銷售只是一門心理學,並以Apple和Louis Vuitton為模範。他洞悉到世界有很多穿金戴銀,擁有林寶堅尼和法拉利的男人都喜歡炫耀,而這班男人最後亦真的成為其品牌核心顧客,球星朗拿度便是其中之一,總之那裏有這些人,便走到那裏開店。將總部設在瑞士以逃避稅務,浮誇的設計配合昂貴的零售價,其實他行每一步棋都經過精密計算。
今年1月其米蘭全新旗艦店開幕,Fashion TV節目主持訪問了他,在鏡頭前,他面不改容地誇獎自己的Plein Sport是「number one」,強調是全球最昂貴的運動服品牌。那一刻,其實我很想笑,但笑不出來,因為我知道他那些索價2千多港元的運動背心,4千元的運動長褲,依然會有人搶住去買。他曾經說沒有人可以批評Philipp Plein,只有他的顧客才有資格,雖然語氣狂妄自大,但又確實不無道理,因為他有今日商業成就,都是消費者給他。事實擺在眼前,Philipp Plein才是真正主流,其實一直以來,是我們這群自以為有品味的時裝人,不肯面對現實而已。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