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9/2017

究竟香港人在忙甚麼?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Ivan Lau

    Ivan Lau

    劉君孟(Ivan Lau),本地資深傳媒人兼形象造型師。被喻為本地新派人氣時裝專欄作家,文筆一針見血,愛以時裝業界之二三事來諷刺時弊。文章散見Yahoo、Roadshow、《Cosmopolitan》、《經濟日報》、《嘉人Marie Claire》和《ELLE》等等。

    More Than Fashion

    逢周一更新

  一直以來有個疑問,香港人做事出名效率快,頭腦靈活懂得變通,而香港人好像比全世界的人都忙,在街上走路步速比任何城市的人都快,甚至超時工作文化都是世界知名。但很諷刺,為甚麼每次獲工作接洽,十間公司有九間,都是最last minute才外判工作給別人做,死線往往濃縮到只有兩周,一個星期,甚至數天而已。這不是主觀的個人案例,因為在朋友身上亦時常遇上同樣情況。香港人的做事效率和忙碌,究竟是甚麼一回事?

歐美品牌在開季前兩個月已經可以發佈廣告照,但很多本地公司偏偏喜歡拖到開季前一個月才去籌備拍攝。

  就以本地成衣、手袋及皮鞋製造業為例,他們都會在正式開季前六個月已經製作系列,有些甚至早於十個月前已經籌備,看似是有效率。但事實上,他們有很多廣告或宣傳用的拍攝工作,都慣性地放到最後階段,大約開季前一個月才正式拍攝,有些甚至拖延到三月或九月份才拍攝季度廣告,而發佈時間可能已經比開季延誤了一個月。多年來,我從沒有遇過一間公司會在死線前一個月洽談拍攝工作,而有關文字的工作就更緊迫。最精彩例子是早前剛完成的一個劇集拍攝,由接洽工作到正式開拍日子,只有短短兩個星期,要在這緊湊時間完成造型構思、採購以及兩次試身。而同一時間接洽的某品牌廣告拍攝,亦只有兩個星期去籌備。有人認為,做freelancer的好處就是可因應喜惡而推卻工作,但當全香港公司都是這樣運作時候,你還可以有選擇餘地?

香港的電影或電視劇製作規模,當然不能和外國相提並論,但只有兩個星期的電視劇服裝籌備時間,亦未免太荒謬。

  在外國,有一種工作概念叫Work Life Balance,外國人不會被工作奴役,不奉行超時工作,甚至連開會都限時間,好似科企巨擘Google,其美國總部所推行的三十分鐘會議便舉世知名。Céline創作總監Phoebe Philo著重家庭生活和個人空間,所以亦嚴格制訂每天工作時間,下屬必須在她下班前完成當天工作,所以不會出現超時工作情況。就以歐美時裝品牌為例,他們很早便發佈季度廣告照,例如秋冬廣告照,在七月已經面世,有些更早在六月下旬已經曝光,他們在三至四月期間已經著手籌備秋冬季廣告拍攝。當香港人自誇工作有效率,嫌棄外國人做事慢條斯理,工作效率低,但我永遠無法理解香港人究竟在忙甚麼。他們在辦公室頭苦幹,參與永無休止會議和處理大量垃圾報告,不斷超時工作,而忙碌所得來的成果,原來就是為了縮短死線,令自己和工作伙伴更忙碌。原來我們比外國人花更少時間可拍完一個廣告,拍完一齣電視劇或電影,就是我們的成就,和所謂的效率。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