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9/2015
香港條件足 創業只需把握機遇
相比星、英、美,香港的創業潮似乎來得比較晚,但大企業、初創公司老闆與上代創業家仍不約而同地表示,香港推動創新與創業的條件充足,關鍵在於企業和創業家能否把握機遇,在新時勢下找到立足之地。不少大企甚至辦比賽協助新創企業,希望互惠互利。
20年前,瑞士藉時裝設計師Fabio Piras憑一本作品集和心口一個「勇」字,獨自到英國發展事業,成功建立個人品牌。
了解市場需要 尋找夥伴
今日已成為英國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Central Saint Martins)時裝碩士課程總監的他,坦言兩代創業氣候大不同。「以前好幼稚,完全無計劃,憑決心四處敲門。今日的創業家能從網上吸收經驗、懂得管理資金、識組隊,聰明得多,但創業時限就更短。」
他認為資訊爆膨也有弊處。「網上的資料很瑣碎,要花精力收集。若太關注創業步驟,易忽略建立時裝風格這重點。」
譚慧怡(左)和Saral Kochar兩年前創辦Techpacker,概念曾得馬雲讚賞。
Fabio Piras對新紮創業家的提示是「回歸基本」。「不要急,分清先後次序,有風格才去參賽。最緊要永遠是實踐設計,將產品的創意和可行性發揮到最大。」他提醒創業家需了解市場需要、競爭對手的最新發展,有助擬好定位,「發展策略重要,但仍要靠產品突圍。」
支援雖多,但「獨腳戲」可免則免。「讀書時多與同儕交流、參加活動,保持開放心態,易組織團隊。就算是一個人開始,到某階段都會變成一班人,早點分工,自己有更多空間發揮和梳理思維。」
支援項目 宜增強指導性
上月尾來港為比賽擔任評判:「街上有齊來自歐、美、日、韓等地的時裝品牌,陳列產品的方式也與歐洲不同。還有,香港的建築很特別,在港成長的設計師在這種氛圍下,能培養出獨特的風格。」
他見支援創業的項目愈辦愈多,看好創業家未來發展,但建議企業舉辦比賽時,除了提供獎金、工作場地,更要加強指導性。「要為項目添使命,令創業家學到更多。」
Source: HKET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