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2/2013
「留港」還是「逃港」
筆者的朋友小D三年前從內地來港進修法律,畢業後在一家本地企業任職Paralegal,平日工作已非常繁忙,尤其是到了Peak Season,加班趕工到深夜是家常便飯,周末都難得休息,每次聚會打給她,都是例牌缺席。前幾天,小D終於有空來參加聚會,筆者與她許久不見,見她精神一般,問起近況,她喝一口茶淡淡地說:「我已經辭職了,下周三last day。」包括筆者在內,所有人都感歎實在可惜,因為幾個月前她還在為即將到來的晉升開心不已。問起下一步的打算,她又說:「聖誕節休息一下,1月中回家,不再回香港。」於是感歎變成了吃驚,原來這位擁有律師牌照的專業人士已經做好了「逃港」的打算。
半年之中,小D已經是筆者身邊第三位「逃港」的朋友。上世紀的「逃港」,是指冒著生命危險從深圳逃到香港,以期待擺脫或政治或經濟等種種壓力,到香港這個英屬殖民地開展新生活,現在內地人來香港相對自由,不需要抱著視死如歸的決心游水過海,「逃港」也有了相反的意義——逃離香港,回到內地。
前不久媒體報導,現今的港漂一族,有7成都不打算將香港當做長期居住的城市。他們雖然有在香港工作的打算,但多只是將工作年限設定在較短的時間,比如用1-2年積累經驗,開拓視野,然後就回內地或者去其他國家發展。港漂不希望留港,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因素,「一孩政策」令他們更傾向回內地照顧雙親;同時,內地比香港有更多晉升和發展機會,也是另一個主要因素。更有受訪者直言,香港以往在內地人心中地位超然,但近年情況不再。
內地人在香港生活一段時間後選擇回去,似乎順利成章,但香港本地人在移民回潮後又在選擇再次移民,就更值得深思。Lucia是筆者的設計師朋友,地道新界港人,她常說如果自己是男仔,「一早起嗮丁屋啦」。她的父親從事貨運貿易,家境殷實,90年代初看淡香港前途,決定變賣公司舉家移民加拿大。2007年香港回歸十周年之際,Lucia大學畢業,與家人商量後決定獨自一人回港發展,如今已是一家設計公司的部門主管。雖然回歸後香港總體發展平穩,自身事業又上了軌道,但最近Lucia有了放棄這些回到加拿大的打算。Lucia坦言,加拿大冬天很凍,又沒有甚麼美食,當然還是香港住的舒服,剛回來的時候也的確想在這裏一直生活下去。但是眼見幾年來香港社會愈來愈吵雜,中港矛盾被激化,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年輕人缺少上升軌道,老年人無所依靠,樓價又不正常的飆高,社會怨氣深重,覺得這樣下去不是長久之計,或許回加拿大是更好地選擇。
無論是外來港漂,還是本港成長,大家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下,所見所感並無不同,Lucia所擔心的問題,正是大多數生活在香港的人看到的癥結。或許並不像很多香港媒體所宣揚的,內地人來香港「點都要捱夠七年拿三粒星」,也並不像內地媒體所歌頌的「香港前途一片美好」,媒體怎麼寫是一回事,實際生活則又是另一回事。何去何從,留港也好,逃港也好,只有自己能選擇,選擇了就不要後悔,一條路走下去,多少是有些希望吧。
【你點睇?】特朗普稱2月起或對從華徵收10%關稅,你認為中方應否作出強硬反制?►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