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5/2016
思想無界限 創作有底線
有本地網絡作家的血腥變態暢銷小說,因包裝未有加上警告字句及沒有包上膠套,而被社會,尤其是家長、學校猛烈抨擊,這正是社會對創作自由劃出的一條清晰底線,創作人不要妄圖逾越,作法自斃。
寫作講求的是創意,但不能失卻倫理道德的底線。
這兩本既沒封套又沒警告字眼的小說,涉及色情、暴力、人口販賣,甚至烹煮5歲女孩等變態內容,縱使出版社及作者已就銷售處理失當致歉,小說亦已即時下架,亡羊補牢,回應尚算迅速而正面,但對青少年心智的負面影響卻已造成,這些傷害根本可以避免,全視乎創作人及出版社有多重視自己的社會責任。
實體書可以下架,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也可以相關法例,規管、檢控有關人士,但在網上構建的虛擬世界裏,思想交流、言論及創作等,以現時法例,又是否可以完全保障到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免受荼毒?
假設現在就有個小女孩不幸因這類聲稱「揭露人性醜惡」的內容而遇害,受害人家屬可否向作者、網絡服務供應商或出版商索償?如可以,這樣年幼的生命又值多少「懲罰性」賠償?對受害人的父母來說,要他們永遠失去年幼子女是金錢不可衡量的,若有人辯稱學術上,沒有證據說明暴力資訊會製造更多暴力,那只是詭辯,它對心智未成熟青少年及社會風氣的影響,不言而喻。
古時文人講文以載道,但今時有人會以「創作自由」的招牌,掩飾自己無視社會規範的自私;追本溯源,創作人就是要控制好自己創作的尺度,不要超越社會價值的雙白線。有些人偏好「踩界」,恐怕只是譁眾取寵的自私行為。
即使創作人為求熱賣,創作講「自由」,出版商又是否要為虎作倀?曾有人來稿本報集團旗下出版社,要求出書,講關於安樂死的體會及看法,但出版社當時以「生命可貴,人不應自行結束生命」為原則而拒絕了。人必有一死,也常遇逆境與困頓,但人生路上,大家都絕不孤單,總會有人陪你一起走過。那次也只是作者撰述一己的看法,今次教煮女孩,卻是教唆、煽動其他人依樣葫蘆,道德上,那間出版社就只有「封上膠套,加句警告」的責任?
今次創作人與出版商所犯的錯,與最近熱議中的「百度殺人事件」並沒有本質上的分別,公眾正是要向這類現實及虛擬世界的不良「創作」說不,加以監察。社會有尺度,創作人要自我控制可使用的自由及權利,不要濫用,以免影響到其他人的自由和權益,才是真正自由的體現。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